面试真题
甘肃省2009年公务员面试真题题目与解析(1)

    甘肃省2009年公务员面试真题题目与解析——名言人生哲理类

    甘肃省2009面试公务员面试工作已经结束。甘肃省2009面试公务员面试真题主要集中在名言人生哲理、活动组织及疑难问题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与分析、个人情况与职务匹配四个方面。名言人生哲理类题目偏难,活动组织是常见题目比较简单,疑难问题处理类难度适中。甘肃省2009面试公务员面试真题对即将进行2009基层政法招录面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现将甘肃省2009面试公务员面试真题分类进行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恺撒大帝说:我死后请将我的双手放到棺材外面,自选角度论述理解?(8月19日省直)

    [分析]:亚历山大是欧洲一位颇富盛名的伟大国王。他一生不但打了很多胜仗,而且还占领了大片土地,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无数地财富。可以说,为了这些,他不惜生命,奋战了一生。然而,在一次打了胜仗返回的途中,他却得了重病。这时,身患重病的亚历山大明白,死神很快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他召集将士们宣布了自己的最后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第三,将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他要求将士们必须按照他说的去执行。将士们含泪答应了。最后,还是一位亚历山大最喜爱的将军先吻了他的手,尔后说:“陛下,我们一定会按您的吩咐去做,但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亚历山大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我想要世人明白我刚刚学到的三个教训。我让医师运载我的棺材,是要人们意识到医生不可能真正地治疗人们的任何疾病。面对死亡他们也无能为力。希望人们能够懂得珍爱生命。第二个遗愿是告诉人们不要像我一样追求金钱,我花费了一生去追求财富,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第三个遗愿是希望人们明白我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且我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

    [解析]:金钱财富是宝贵的,但人不能终生为金钱和财富拼命不要命。金钱和财富对人类来说具有两重性。其一,世人谁也离不开金钱和财富,没有必要的财富,人一无所有,难以立身,难以干成事业,有了财富才能立身做事。但并不是说一个人占有的财富越多越好,财富多了才能成事,财富少了就不能干成事。其二,金钱和财富既能毁人,又能毁事。也就是讲,一个人财富占有的太多了时,未必能成事,很可能还要被金钱财富所累、所害、所毁。古人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太偏面了,不是两分法。自古以来,世间大多数人表现得的确爱财,但并没有为财而死,而是利用财富,不但让自己生活上有保障,而且还能创造更多地财富,养育了更多地人,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鸟呢,也并没有一个个为食而亡,同样是有效地进行了繁衍后代,万事万物不断派生,不断发展。亚历山大之所以让人们在他死后把他生前的金银财宝撒满墓园的道路,一是向世人证实他一生曾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他为获取这些财富付出了太多太多,甚至生命;二是告诫世人,人不要贪财,不要透支自己的生命去占有不该占有的财富;三是这世上的财富本来就是大家的共有财产,而千万不能想着都据为己有;四是人的生命与金钱财富相比,生命是第一位的,而可不能人为地搞颠倒了。

    人生应该淡薄名利,否则,将遗憾终身。亚历山大虽然一生掠夺了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钱,并且为名利和金钱所累,但他最后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让后人敬仰。假如他在临终之前不是向世人昭示:“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我空着手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是把财富视为己有,留给自己的亲眷,那他就显得渺小很多了。如果这样做,就不能赢得民心,就有可能造成为抢夺和占有他的财富而发生新的征战,互相残杀,危害社会。

    [解析]:金钱的确是好东西。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又说“金钱万能”,有了钱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

    不错,有钱就可以买到好房子、好车子,名牌衣服、皮包等等,可以过很舒服的日子。可是它也有可怕之处。

    有人以为有钱就有一切,就可以买任何别人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去取得财富。许多人因此迷失了自己。往往这种人连一个知心朋友也不会有,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而在他们身边的人也只会拍他们马屁,奉承他们,使他们越来越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看不起穷人,嘲笑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大方,花钱如流水,其实却很吝啬,就连施舍一点钱给乞丐也不愿意,这种人为富不仁,最不应该。不过,有钱也可以做很多善事,比如说帮助贫困孩子,使他们不再挨饿,帮助贪苦无依的孤儿,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等。如果能这么做才配做一个“有钱人”。

    所以,我们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有些人虽然很穷,可他们却很有骨气,所谓“人穷志不穷”,比起那些为了钱而出卖朋友,泯灭天良的人高尚太多了。而且世界上也有更多的东西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比如时间,不是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吗?如果有很多钱,却没有时间花,那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还有,健康也很重要,如果整天躺在病床上,有钱也没用。除此之外,亲情、友惰、爱情更是无价之宝,它们像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带给我们无限的喜悦和幸福。有了它们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所以说有钱当然很好,但是却要有正确的心态,多想想别人,时时不忘行善积德。至于我,我只愿快快乐乐,心安理得地过日子就心满意足了。

    [解析]:树立新的财富观,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财富的合理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幸福和快乐水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问题上,就应当重新审视原有的观念并牢固确立这样一些新的观念:

    一是新的发展观。有什么样的财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新的财富观必然引出新的发展观。既然财富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包括人自身的财富;不仅包括客体形式的财富,而且包括人文价值形式的财富,那么,在创造财富的“发展”上,就不能将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发展,而是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真正创造出全面的财富,才能适应财富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内在规律,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幸福和快乐的要求。如果说,以单纯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亟需摆脱贫困之初还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这种发展模式,就是不可思议的了。且不说离开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经济很难得到快速、持续发展,就是发展上去了,如果不能真正用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又有何意义!应当看到,随着发展观上的变化,西方经济学也在强调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形成了一些很有影响的新的经济理论,如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其他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所作的研究是有益的,但在对人的看法上还是有局限的,那就是仅把人或人力作为增加物质财富和收入的手段,而未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在发展观问题上,不在于要不要谈人,关键在于怎样谈人。在这里,切莫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二是新的代价意识。财富的创造和幸福的满足,必然涉及代价。没有不付代价的财富和幸福,只有付出多少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研究财富与幸福时,必须考虑我们追求到的财富和幸福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换来的。何谓代价?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人类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牺牲、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后果。代价既与成本直接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成本。成本主要讲的是“合算不合算”的问题,代价主要讲的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只要讲到合理不合理,就不能仅仅用计算来衡量,而是必然涉及一个价值评价。这就要求用全面的财富观和幸福指数对代价作出具体的审视:不光要用成本—收益法来测度,而且要用价值哲学的视角来予以评价。这就要具体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和发展过程中究竟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和代价?付出的是什么?付出了多少?假如牺牲和付出的是远远大于我们所实际得到的,那么,这样的财富和幸福是大打折扣的,是无论如何不值得追求的。诚如有的学者所说,这种通往幸福之路实际上是通往地狱之路。值得指出的是,在谈论代价时,还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代价的主体问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承受代价的主体究竟是谁?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是当代人还是后代人?是不是发展换来的幸福和快乐对所有社会成员都一律平等?如果创造财富的主体与实际享受财富的主体严重背离,幸福和快乐就不啻是一种空谈。因此,谁之幸福与快乐?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三是新的劳动观念。既然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财富,而且追求幸福、快乐是财富创造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那就需要在劳动观上作出新的调适:不能把劳动仅仅作为谋生和致富的手段,更要将其作为幸福和快乐的实现方式;不能把劳动仅仅理解为直接的体力劳动,更要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创造活动作为重要的劳动;不仅要强调劳动光荣,而且要重视劳动者的工作安全、舒适、健康、愉悦等。新的劳动观是一种总体性的劳动观、和谐性的劳动观,因而是获取幸福和快乐的劳动观。强调这样的劳动观,并不是要轻视劳动的严肃性。在马克思看来,即使是自由时间中所从事的自由劳动也不等于简单的娱乐、消谴,它同样是一种严肃的劳动。自由劳动无疑“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但这决不是说,劳动不过是一种娱乐、一种消谴,就像傅立叶完全以一个浪漫女郎的方式极其天真地理解的那样。真正自由的劳动,例如作曲,同样也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注重快乐的劳动与抵制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有人说逆境是阻碍 有人说逆境是动力。你怎么看?(8月19日省直)

    [解析]:逆境常常是由社会客观条件、人才自身条件、人才在其成长中所处的地位等共同决定的。家庭出身贫寒,生存生活条件恶劣,是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不可更改;天灾人祸,突如其来,令人束手无策,非人力可抗拒;重大疾病、意外伤残、先天不足,生理缺陷,是人生的一种不幸,谁也无能为力;人微言轻,怀才不遇,只能默等时机;初来乍到,环境不利,人际生疏,工作尚不能打开局面,只能从头做起……。种种险、灾、穷、困、厄造成的逆境,绝非人的意志可以使之转移,有时人们确实无法选择自己的地位处境。这正是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受动性的体现。

    在一定条件下,逆境确实对某些人才的成长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也不能以逆境成才现象来否定顺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对逆境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辩证具体的分析。

    (1)逆境充满荆棘但也蕴藏着成才成功的机遇。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诸多不利,然而如培根所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逆境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奇迹和成才成功的机遇。

    古人说,祸兮福之所倚。有犀利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总能打破常规,在危机中窥见机遇,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791年深秋法军进兵荷兰,荷兰掘开运河,以为退兵之计。犹豫之间,拿破仑得知树上蜘蛛大量吐出结网,根据知识和经验,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于是发出停止撤退、准备进攻的命令。不久果然寒风劲吹,一夜之间河水冰封,法军踏过瓦尔河,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避免了功亏一篑。这正是拿破仑在形势不利的逆境中发现机遇的成功范例。黎明前特别黑,成功前格外难。人才成长过程中,只要在危机时刻再坚持一下,挺过最难熬的一段,那么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奇迹的出现。

    (2)逆境压抑人才但也激发人才成长的强劲动力。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困难,形成压力和压抑,使人才成长备受挫折。但是,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贬药石,石氏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糜骨而不知。”久处顺境,易生骄奢淫逸和惰性。而人在身陷逆境时,资源匾乏,精神压抑,成功欲望迫切,成才动机强烈,因此常常能够取得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事实正是如此,豪门子弟多不成器。而出身贫寒者始终处于忧患之中,逆境使人别无选择,逆境给人很大压力,而压力能激发出强劲动力。当然,这种动力作用,主要还取决于身处其中的成才者所采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逆境磨难人才但也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树木受过伤的部位,往往变得最硬。人才成长也一样,经历逆境的伤痛和苦难之后,能磨砺出优良的个性。立志成才的青年如果能经历一段逆境的磨难为自己的人生“垫底”,那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和困苦之境遇,都能应对和承受。

    少时苦难磨砺性情,可抑浊扬清成大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年轻时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捕人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小岛上整整27年,3名看守总是寻找借口欺侮他。1991年曼德拉出狱并当选南非总统,当年在监狱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应邀参加他的就职典礼,曼德拉还恭敬地向他们致敬。如此博大的胸襟让所有到场的各国政要和贵宾肃然起敬。后来,曼德拉解释说,他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漫长牢狱岁月的悲惨遭遇给了他思考的时间,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磨难使他清醒,使他克服了个性的弱点,也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这句话至为深刻。逆境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使人学会驾驭自己的个性,适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沦为个性的奴隶,并消除个性中的不良倾向,成为一个自身发展和谐的、与社会相融的有用之才。

    (4)逆境由不幸造成但也使人才获得升华性补偿。生理学中的“补偿功能”认为,人身的某一器官如果发生病变或残缺,另一些器官的功能就会相应加强,以补不足。如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敏,手和足的触觉也特别精锐,他甚至可以通过声音、触觉去辨别人的面貌和形象。

    补偿原理同样适用于身处逆境者。斯蒂芬·霍金二十多岁就瘫痪,后来连话都说不成,但他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史铁生患严重肾病,但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杨小凯饱受十年牢狱之苦,但他也因此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经济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人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因祸得以成功,因福归于平庸。

    3、对于1+1你怎么看待?对于1+无穷大你怎么看待?(8月19日省直)

    [解析]:第一,一个人之所以有成绩成为好汉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第二,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而且一个人的知识面也不可能宽广到什么都懂都精通,所以在工作中只有抱着谦虚和好学的态度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单位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团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第四,一项工作是一个由多人配合来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互相依赖的过程,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其他人工作前期或保障,也可能是其他人工作的结果。

    4、有人说失败往往失败在你的优点上,而不是缺点上,你怎么看? (8月20日司法工商)

    [解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质变,过犹不及,比如,谦虚是美德,但是太过谦虚就不好,就会给人没有自信的感觉,而且不利于表现工作能力。又比如,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需要时能加班加点是好事,是优点,但如果完全没有时间观念,做任何事情不讲究效率,那就不再是优点了。再如,党的领导干部对队伍严格管理是好事,但如果一个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婆婆妈妈,分不清工作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因小放大,那就走向了另一面。因此,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如何把握这个度一要靠学习,二要靠经验积累。

    5、“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怎么理解这句话?(8月20日司法)

    [解析]:第一,这句话讲的是评价政绩的标准问题;

    第二,单凭领导主主观来评价政绩是错误的;第三,评价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业绩要发扬民主,要实事求是。

    6、有人说“成功的人总是成功,失败的人总是失败”这句话是纯粹的唯心主义,而有人认为是辨证统一的,你怎么认为,为什么?(8月21日兰州市、8月23日法检)

    [解析]:成功和失败表明上看来是相互对立的,相反的。但是从辨正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成功和失败又是统一的,联系的,相互发展的:(1)一方面,成功是对一个人成绩的肯定,是一个鼓励,也是一个动力,但是如果成功了以后就开始自满,居功自傲,对要做的工作和事情抱有一份轻视,不能保持一如既往的作风,那么最后迎接他的必然是失败。(2)另一方面,失败了固然可惜,但是我们只要不气馁,不退缩,积极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勇敢的面对失败,勇敢的挑战失败,终究会取得成功的,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3)在对待成功和失败上,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心态摆的正,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益的,心态如果不能摆正,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无益的。(4)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公务员,我一定要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观念,理智,清醒的来对待成功和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进步,才能够不断的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

    7、教育学家蔡元培老先生赠给其子一句话,“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你怎么理解?(8月26日张掖市)

    [解析]:第一,这句话说了,一个为人处事的原则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第二,一方面, 做人要“圆”中带“方”,“方” 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正气,是一个人的灵魂,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方方正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扭就容易断,所以要有一个度,要恰到好处;第三,另一方面,“方”外要“圆”,“圆” 是做人之道,处世要圆通、善于用技巧,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久而久之也不会有 太多的人愿意与之交往。所以做人要像铜钱一样,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外圆而内方;第四,针对自己,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秉持一份正气,做人刚正不阿,外在圆润随和,外圆内方。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