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笔记串讲 > 管理类 > 西方社会学理论 >

2018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讲义七

发布时间:2020-09-13 19:35:07

实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在孔德看来,社会学是一门纵貌历史的科学,它既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曾经发生过的社会历史事实(存在过的东西).又要注重研究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目前存在的东西),而且从决定论的必然意义上来说它还应当研究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将会存在的东西),这样才是合乎逻想的。正因如此,孔德指出,“社会学比任何其他科学都重要。此外,唯有它才提供逻辑和科学的环节,

借此我们对现象的其他各种不同的观察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德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顺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韧流,创立一门新学科——实证社会学。另外,从孔德创造的“三阶段说”,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实证哲学和实证社会学的地位.把它与近代实验科学相提并论,说明它是“最后完成”的员完备的科学理论。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关于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和为之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努力,无疑是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

社会秩序论

他的社会秩序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实证政治体系》一书中。主要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社会静力学主要研究的社会秩序论。

1、提出的背景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之所以要寻找和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是因为,当时法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无序是人们失去了生活的基本准则。而他认为这种准则的稳定,是保证真正的社会秩序的首要条件。因此他主张要“重建社会秩序”。

2、主要内容

孔德的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1)孔德认为,人性支配人类的活动。他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在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2)孔德认为,人性具有双重或三重性质。它由情感、活动和智力构成。

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情感的发展历史就是人性的利他主义的发展过程。

活动是由军事阶段转为工业阶段的过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变为人对自然的战斗。

智力的历史是从唯物主义向实证主义发展的历史。

(3)孔德强调,人类行为是受情感“支配”与“决定”的。同时,它决定着社会的起源与性质。情感可以区分为利已主义的和利他主义的。

孔德还强调.非利己主义,即利他主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利他主义有三种裹性:(1)敬慕(人与人之间的平等),(2)祟敬(儿子对父亲、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3)仁爱(爱藏与崇敬行为酌扩展),即在人类宗教中发扬光大的“仁慈之受”。人性的这些裹性维持着社会秩序。孔德在说到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关系时指出,人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是利他的,进而发屁成无私和友爱。他说,人类早期是利己心超过利他心.因而野蛮人要互相残杀。资本家之所以要拼命剥削,工人之所以要罢工,进行斗争,社会之所以动乱,其原因就是利己思想超过利他的思想,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利他的思想逐渐有了发展,达到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谐。维持人类社会的共存与秩序。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以家庭为例。

在孔德看来,家庭就是人性中实现利己心和利他心和谐一致的一种形式.也是实现“社会协调”的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员基本单位。家庭联结过去和未来,“在家庭里,人类有历史持续性的经验.并掌捏了文明条件,会把物质财富和精神知识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得社会得以延续下去。

 孔德指出,家庭是人以自然的情爱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初级群体,是两性的结合,又是父母、子女等亲情的结合。在家庭里,兄弟间、姊妹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子女对父母的关系是祟敬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关系是慈爱的关系,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是复杂的指挥和服从的关系。在家庭里,感情是主要的,智力是次要的,彼此应有合作互受精神,又要有顺从原则。家庭成员从利己的动机出发,结果是既爱自己又爱家人。这样一来。人性中的利己心与利他心两重性达到了一致与和谐。孔德认为,这种关系扩展到社会,社会就可能实现和谐一致。

(4)社会毕竟与家庭有区别。家庭关系是靠家长调节,社会关系则是由政府调节。社会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爱好群居人们的“合作’。孔德强调.在社会中智力是主要的,人们是在共同的愿望、信仰、倩感、意识、道德规范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合作”的。要是非分明,要公正和公平。各阶级的人们认同现有的秩序。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应从“普遍的爱”、“普追的同情”的原则出发,而绝不应从破坏现有的秩序出发。

(5)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它永远具有使人类集体或个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特点。宗教可以调节人类内部生活,把人类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信仰的支配下,共同生活、共同行动。在孔德看来,正是宗教用无私和仁爱对人们进行格神和道德教育,克服利己思想,彼此友善合作。他说,社会需要宗教,它是一种能巩固和节制俗权的教权。所以,每个政府为使统治和服从神圣化并加以控制都要支持宗教。由此可见,在孔德的社会静力学中.把宗教看成是人类最高教义,人类社会关系的主要准则,是人类社会“共存和继续”、“秩序和进步”的保证。

(6)孔德还认为,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历史能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语言在人类精种生活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孔德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语言是人们学习社会规范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把先辈的思想和文化继承下来,传给“新的合作者”,而使社会秩序延续下去。

在孔德看来,社会秩序也依靠与其有关的劳动分工与经济合作。个人进行经济活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每个人在参加经济活动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社会联系。劳动分工促进了工业发展,专业化的相应发展也促进了个人主义。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了。因此,高度发达的劳动分工造成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使一个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小结:

(1)静力学相当于解剖学;

(2)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基础。孔德认为人的本性有两种:利己心和利他心。社会之所以动乱,就在于利己心大于利他心。所以,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利己心等于利他心社会才能够稳定;

(3)家庭是利己心与利他心相结合的地方,这是由于在家庭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家庭结成小群体;

(4)家庭分工与合作就结成了社会,但是家庭的功能比较单一,而社会功能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进行社会控制,才能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