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笔记串讲 > 管理类 > 社会心理学(二) >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章节考试重点三

发布时间:2020-09-13 19:37:37

第三节 社会化过程的分析

1.个体社会化发展是不平衡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2.个体社会化进程体现了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辩证统一-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统一对个体社会化发生影响。

3.个体有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同样环境中,每一个体会有不同表现,这说明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第四节社会化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本能论)

1.精神分析中关于个体社会化的论述――(1)三个层次中“超我”即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从社会化角度看,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2)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形成的。

2.新精神分析理论关于社会化的论述――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不只到四五岁,而是贯穿一生,人格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矛盾,核心问题,矛盾解决了人格才会进一步发展。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论)

1.皮亚杰观点――发展是由一个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阶段组成的规则的过程。个体所处的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在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沟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因素,个性就是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形成。

2.科尔伯格――儿童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角色、经验与他人有不同之处,于是就会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最近的进展――“认知策略”的提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通过大量的观察,儿童逐渐掌握了关于他人在什么情形下做出何种反应的知识,这就是认知策略。当这一认知策略影响到儿童行为时,它就成为社会化过程中认识上的中介因素。

三.社会学习理论(学习论)

强调个体社会化是一后天习得的过程。班杜拉与沃尔特斯提出的。反对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个体是通过“加强-惩罚”的方式获得,),

他们通过实验其结论有说服力,且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但他没有看到个体的内在中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