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笔记串讲 > 医学类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七

发布时间:2020-09-13 19:47:28

第十二章 人际合作与冲突

1、社会交换理论——用来考察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交换理论是互动理论取向中的一种观点。(所谓互动是指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取决于或依赖于另一方所说所做的程度。)霍曼斯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1961)就是用来解释人际交互作用的原因的。按照这个理论,每次人们彼此打交道时,必须付出某些代价,也获得一定的奖励。互相作用的结果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结果 =奖励—代价。按照社会交换理论,对于任何一种人际交互作用,都可以从代价、奖励和结果来考察。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可以考察他所获得的结果从而决定交往会延续多久以及令人满意的程度。

不足:

首先,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们交往的目的是为着付出较少的代价而获得较大的奖励,人们的交往是某种形式的交换。这无疑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赤裸裸的交易性质和冷酷的人际关系本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这样。

其次,在交往结果=奖励—代价,比较水平以及选择比较水平等论述中,也有着机械主义倾向。这些不足使社会交换理论的实用意义有了明显局限。

2、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

(1)社会两难情景(模拟社会两难的游戏、公共利益两难情景)

(2)囚徒两难情景

3、合作的理论:

(1)权力理论——卡普罗 p353-355

(2)合作的协商理论——科默利达和切科夫 p355

4、影响合作的因素:(1)回报  (2)对他人动机的知觉 (3)沟通

(4)威胁  (5)群体规模  (6)个人倾向性

5、在社会交换情景中有四类行为形式:

(1)竞争者(动机是为了取胜)

(2)合作者(动机是社会交换中涉及到的所有人获得的奖励能达到最大)

(3)个人主义者(动机是不仅使自己取胜而且主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最大)

(4)平衡者(动机是在特定社会交换情景中如何缩小所有人所得奖励之间的差异,使之平衡。)

6、冲突的形式:

(1)个人内部的冲突(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

(2)人际冲突(“零-总和”冲突、“非零-总和”冲突)

7、冲突的原因:

(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2)归因 (3)报复 (4)信息沟通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