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模拟试题 > 公共课模拟题 >

四川省2019年4月自考220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0-02-24 14:57:46

四川省2019年4月自考220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样的科目,应该如何学习才能通过考试呢,四川自考网建议大家除了看教材以外,一定要多刷题,并且去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4月的真题试卷,希望大家认真看题,自查自纠,早日顺利的通过考试:
 四川省2019年4月自考220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 )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 )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
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 )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 )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C.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社会规律是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9.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1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
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4.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 ( )
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
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
C.美国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美国的发展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
15.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
A.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C.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重要形式
D.革命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1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7.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20.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最典型的现象是 ( )
A.生产过剩
B.商品短缺
C.长期萧条
D.持续高涨
2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
A.优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B.中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C.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D.各类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决定的
24.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 )
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25.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 )
A.部门内部的竞争
B.部门之间的竞争
C.国内竞争
D.国际竞争
2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7.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 )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产业资本国际化
C.借贷资本国际化
D.货币资本国际化
28.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 )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2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
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
B.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30.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
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
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的有 ( )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
C.没有贫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
D.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3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 ( )
A.实践具有创造性,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3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规律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5.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有 ( )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下的剩余价值 ( )
A.全部用于积累或全部用于消费
B.用于消费的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C.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
D.用于积累的部分划分为追加c和追加v两部分
38.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是 ( )
A.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C.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持久性
D.竞争的范围更加广泛
39.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 ( )
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
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40.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但仍存在而且将长期存在( )
A.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
B.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
C.小资产阶级习惯势力
D.传统习惯势力和思想观念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42.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43.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44.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4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B 3.D
4.A 5.D 6.C
7.A 8.B 9.B
10.D 11.A 12.C
13.B 14.D 15.A
16.C 17.C 18.B
19.D 20.A 21.A
22.D 23.C 24.C
25.D 26.A 27.B
28.A 29.C 30.A
11.[解析]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这就必然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必然承认客观真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BCD 32.ABC
33.BCD 34.BD
35.ABCD 36.ACD
37.BCD 38.ABCD
39.ABCD 40.ABCD
36.[解析]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2.
(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
43.
(1)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3)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44.
(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互相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所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3)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相互之间在交换各自的产品时,在市场上处于权利平等的地位。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遵循对等的原则,即按照商品价值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这样,他们的生产和交换便会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从而导致商品经济的产生。
45.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2)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或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7.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如以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m′表示剩余价值率,v表示可变资本数量,n表示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M=m′·v·n。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以M壤示)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年剩余价值率-1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1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量,即M′=(m′·v·n)/v=m′·n。
(3)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而产业资本家从剥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总是在生产经营中竭力加速其资本的周转速度。
更多四川自考资讯关注四川自考网www.tfzi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