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专业 >

2013年自考《心理学》章节练习汇总

发布时间:2012-12-18 16:00:27

  第一章 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B)
  A.教育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2.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有关?(A)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
  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
  A.1978年
  B.1879年
  C.1789年
  D.1798年
  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
  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
  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
  A.华生
  B.斯金纳
  C.桑戴克
  D.巴甫洛夫
  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
  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
  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A)
  A.观察法
  B.买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B)
  A.格式塔心锺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C)
  A.经济条件
  B.先天遗传
  C.后天环境
  D.成熟水平
  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研究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法
  B.调查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
  A.观察实验法
  B.调查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20.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是(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ABCD)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E.内省法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B)
  A.马斯洛
  B.罗杰斯
  C.詹姆斯
  D.斯金纳
  E.弗洛伊德
  3.心理学之所以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的方法符合(CDE)
  A.系统性标准
  B.理论性标准
  C.客观性标准
  D.准确性标准
  E.可检验性标准
  4.心理科学具有独特的双重性,指的是与下列哪些方面有关?(AB)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管理科学
  D.教育科学
  E.行为科学
  5.指出下列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CD)
  A.马斯洛
  B.罗杰斯
  C.铁钦纳
  D.冯特
  E.詹姆斯
  6.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E)
  A.詹姆斯
  B.马斯洛
  C.罗杰斯
  D.铁钦纳
  E.杜威
  7.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是(ABC)
  A.魏太默
  B.考夫卡
  C.苛勒
  D.马斯洛
  E.铁钦纳
  8.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的分支学科是(ABCD)
  A.认知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E.组织心理学
  三、简答
  1.什么是实验法以及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哪些变量?
  答: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必须考虑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第二,因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2.什么是调查法?
  答: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3.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答: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page]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指的是(D)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
  2.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A)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3.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B)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C)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5.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D)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A)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
  7.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B)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8.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9.有一种注意,事先是有目的的,但是在进行时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这是指(C)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0.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的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这些节律被称为(A)
  A.生物节律
  B.状态节律
  C.情绪节律
  D.体能节律
  11.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失眠,如: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等引起的失眠属于(A)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2.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传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失眠。这是一种(B)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3.如果改变生活程序,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调适而影响睡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被称为(C)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14.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心理咨询师诱导形成的,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指的是(D)
  A.梦
  B.幻想
  C.失眠
  D.催眠
  15.有一种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有些人更能产生深度做梦般无法描述的神秘感,觉得自己整个身体成为外界环境的一部分,这种物质是(C)
  A.镇静剂
  B.兴奋剂
  C.迷幻剂
  D.麻醉剂
  16.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存一个(A)
  A.生物钟
  B.计时器
  C.模板
  D.记忆钟
  17.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D)
  A.遗失
  B.遗忘
  C.失误
  D.梦
  二、多项选择题
  1.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人的意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B.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C.对自身的觉知
  D.对神经系统的觉知
  E.潜意识
  2.请指出在正常条件下,人类意识本身具有哪几种不同的状态?(ABCE)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催眠状态
  E.睡眠状态
  3.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他们是(AB)
  A.指向性
  B.集中性
  C.随意性
  D.不随意性
  E.目的性
  4.注意的功能有(CDE)
  A.输入功能
  B.过滤功能
  C.选择功能
  D.维持功能
  E.调节功能
  5.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主观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注意分成(ABC)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集中性注意
  E.选择性注意
  6.人在睡眠中,意识既不是完全停止,也不是以同一方式在持续活动,其本身经历一个小小的周期性变化。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具体名称为(ABCD)
  A.过渡期
  B.轻睡期
  C.沉睡期
  D.快速眼动睡眠
  E.做梦期
  7.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哪几类?(ACDE)
  A.情境性失眠
  B.暂时性失眠
  C.假性失眠
  D.失律性失眠
  E.药物性失眠
  8.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CDE)
  A.意识流
  B.灵感
  C.意识
  D.无意识
  E.前意识
  9.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催眠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是(DE)
  A.催眠是半睡眠
  B.催眠是幻觉
  C.催眠是追忆
  D.催眠是角色扮演
  E.催眠是意识分离
  10.心理促动药物按照其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ABC)
  A.镇静剂
  B.兴奋剂
  C.迷幻剂
  D.安眠剂
  E.解痛剂

[page]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B)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C)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蠢,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C)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C)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C)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D)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D)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C)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B)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B)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C)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19.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C)、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
  20.常看到有人对老年人讲话要放大声音,这说明老人的听觉的(D)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
  2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B)
  A.正比
  B.反比
  C.没有关系
  D.平行关系
  22.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作为(B)
  A.正后象
  B.负后象
  C.后象
  D.遗觉象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ABC)
  A.近距离感觉
  B.内部感觉
  C.远距离感觉
  D.超感知觉
  E.颜色感觉
  2.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它包括(DE)
  A.绝对刺激量
  B.差别刺激量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
  E.差别感觉阈限
  3.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AB)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大小适应
  D.形状适应
  E.距离适应
  4.颜色感觉的属性有(CDE)
  A.冷色
  B.温色
  C.色调
  D.饱和度
  E.亮度
  5.声音感觉的属性有(ABC)
  A.音强
  B.音高
  C.音色
  D.音域
  E.音量
  6.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ABCDE)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触知觉
  D.嗅知觉
  E.味知觉
  7.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知觉可分为(ABCD)p61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社会知觉
  E.颜色知觉
  8.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E.集中性
  9.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也称格式塔原则,主要包括(ABCDE)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性
  E.良好图形
  10.知觉恒常性包括(ABC)P65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颜色恒常性
  D.亮度恒常性
  E.味觉恒常性
  11.人们对时间知觉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D)
  A.对时间的分辨
  B.对时间的确认
  C.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D.对时间的预测
  E.对时间的回忆
  12.形成人的时间知觉的主要线索包括(ABC)
  A.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B.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C.借助计时工具
  D.客观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E.主观生活经历的多少
  13.引起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属于客观刺激方面的线索有(ABCDE)
  A.视野中的高度
  B.物体有无遮挡
  C.线性透视
  D.纹理变化
  E.光照与阴影
  14.影响人们时间知觉的因素主要有(ABC)P72
  A.感觉通道的性质
  B.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C.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D.经历丰富还是经历简单
  E.对事件的期待还是厌恶
  15.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它包括(ABCD)P72
  A.对他人的知觉
  B.对自我的知觉
  C.对社会事件的知觉
  D.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E.对距离的知觉
  16.人在社会知觉的信息整合过程中会产生(ABCDE)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E.第一印象效应

[page]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D)
  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D)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
  3、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A)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4、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B)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5.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C)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C)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
  7.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A)
  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8.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D)
  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
  9.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C)
  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
  10.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B)
  A.保持性复述
  B.精细复述
  C.形象性复述
  D.注意性复述
  11.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A)
  A.图式
  B.命题
  C.内化
  D.建构
  12.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D)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
  13.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是(B)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ABC)
  A.编码
  B.存储
  C.提取
  D.应用
  E.遗忘
  2.依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ABCD)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E.形象记忆
  3.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的阶段有(ABC)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程序性记忆
  4.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AB)
  A.消退说
  B.干扰说
  C.时间说
  D.情景说
  E.意义说
  5.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现象可以分为(AB)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同时干扰
  D.交互干扰
  E.暂时干扰
  6.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DE)
  A.有意记忆
  B.形象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E.长时记忆
  7.按记忆时有无自觉目的可以将记忆分为(AE)
  A.有意记忆
  B.形象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E.无意记忆
  8.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有(AB)
  A.消退说
  B.干扰说
  C.抑制说
  D.重构说
  E.选择说
  9.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B)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E.模仿学习
  10.依据学习的内容对学习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ABE)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11.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学习时常用的组织策略有(ABCDE)
  A.群集
  B.摘录
  C.划线
  D.列提纲
  E.做笔记

[page]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A)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B)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D)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4.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B)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5.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C)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6.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D)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被称为(B)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8.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C)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9.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A)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思维
  10.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条件推理又称(D)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1.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A)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2.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推理是指(B)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3.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这是(C)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4.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而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C)
  A.问题表征方式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功能固着性
  D.心理定势
  15.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D)
  A.问题表征方式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功能固着性
  D.心理定势
  16.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和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18.人类的足迹目前还只能限于地球和月球,科学家却可以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这种对事物的思维过程是(A)
  A.间接性
  B.分析
  C.综合
  D.概括性
  19.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叫做(A)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0.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的思维过程是(B)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1.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
  A.表象
  B.记忆
  C.感知
  D.想像
  22.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D)
  A.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C.表象
  D.想像
  23.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B)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形
  24.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D)
  A.知觉
  B.想像
  C.表象
  D.思维
  25.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A)
  A.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C.表象
  D.想像
  26.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称为(C)
  A.抽象思维
  B.概括
  C.概念
  D.推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想像有无目的意图,想像可分为(CE)
  A.再造想像
  B.创造想像
  C.有意想像
  D.幻想
  E.无意想像
  2.发散思维的特点是(ADE)
  A.独特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变通性
  E.流畅性
  3.概念体系的主要形式有(BCD)
  A.相邻的概念
  B.从属的概念
  C.关联的概念
  D.并列的概念
  E.相反的概念
  4.在创造性测验中,最著名的是(AB)
  A.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B.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C.韦克斯勒的儿童创造性测验
  D.比内一西蒙的儿童创造性测验,
  E.斯坦福大学的创造性测验
  5.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可以分为(ABC)
  A.言语创造思维测验
  B.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C.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
  D.数字的创造思维测验
  E.记忆的创造思维测验
  6.创造性思维具有的特征是(ABCDE)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洞察性
  7.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可分为几个部分?(ABC)
  A.初始状态
  B.目标状态
  C.认知操作
  D.问题情景
  E.信息干扰
  8.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的特征是(ABC)
  A.目标指向性
  B.操作系列性
  C.认知性操作
  D.信息干扰
  E.问题表征
  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是(ABCDE)
  A.智力因素
  B.人格因素
  C.环境因素
  D.动机因素
  E.文化因素
  10.国内有的学者曾指出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ABC)
  A.发散思维训练
  B.直觉思维训练
  C.形象思维训练
  D.逻辑思维训练
  E.创造技能训练

[page]

  第六章 智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智力,主要是指(B)
  A.能力
  B.一般能力
  C.特殊能力
  D.观察能力
  2.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C)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比内-西蒙
  D.瑞文
  3.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B)
  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
  C.鉴别力
  D.操作能力
  4.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A)
  A.MA/CAx100
  B.CA/MAx100
  C.MA-CA
  D.CA/MA
  5.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A)
  A.模仿能力
  B.操作能力
  C.创造能力
  D.认知能力
  6.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A)
  A.创造能力
  B.操作能力
  C.模仿能力
  D.认知能力
  7.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D)
  A.西蒙
  B.推孟
  C.达斯
  D.比内
  8.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C)
  A.EQ
  B.MQ
  C.IQ
  D.CQ
  9.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D)
  A.相对智商
  B.绝对智商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10.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D)
  A.极优等
  B.优异等
  C.中下等
  D.智力落后
  11.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A)
  A.极优等
  B.优异等
  C.中下等
  D.智力落后
  12.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的形态是(C)
  A.两头小
  B.中间大
  C.正态分布
  D.偏态分布
  13.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A)
  A.没显著差异
  B.有显著差异
  C.部分有差异
  D.没有结论
  14.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
  A.一般能力方面
  B.特殊能力方面
  C.操作能力方面
  D.创造能力方面
  二、多项选择题
  1.通常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下述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成分的是(ABE)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数学能力
  D.写作能力
  E.记忆能力
  2.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做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ABCD)
  A.学习能力
  B.适应能力
  C.抽象能力
  D.推理能力
  E.运动能力
  3.人的能力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AB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经验能力
  E.分析能力
  4.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人们在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指的是(ABCDE)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注意力
  D.想像力
  E.思维力
  5.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ABCDE)
  A.数学能力
  B.音乐能力
  C.绘画能力
  D.体育能力
  E.写作能力
  6.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可以表现在(ABE)
  A.智力水平差异方面
  B.智力结构差异方面
  C.智力性别差异方面
  D.智力团体差异方面
  E.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方面
  7.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它们表现为(ABC)
  A.稳定发展模式
  B.大器晚成模式
  C.早熟早慧模式
  D.智力低下模式
  E.智力超常模式
  8.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BC)
  A.增长阶段
  B.稳定阶段
  C.衰退阶段
  D.衰老阶段
  E.衰亡阶段
  9.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成分有(ABCDE)
  A.言语智力
  B.空间智力
  C.音乐智力
  D.人际智力
  E.内省智力
  10.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这三个维度是(ABC)
  A.内容
  B.操作
  C.产物
  D.知识
  E.创造
  11.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在斯腾伯格看来,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它们是(ABC)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想像成分
  E.逻辑成分
  12.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的智力认知理论的PASS模型,它包含的三层认知系统是(ACE)
  A.注意系统
  B.评估系统
  C.信息加工系统
  D.唤醒系统
  E.计划系统
  13.个别测验指那种在同一时间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指出下列哪些属于个别测验(ABCD)
  A.比内量表
  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D.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E.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4.一个测验的信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CDE)
  A.系统信度
  B.测伪信度
  C.再测信度
  D.评分者信度
  E.内部一致性信度
  15.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心理学家一般将效度进一步分为(ACE)
  A.内容效度
  B.同质效度
  C.构想效度
  D.理论效度
  E.预测效度
  1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20世纪中期编制的三种智力量表的总称,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它们分别是(ACE)
  A.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B.韦氏青年智力量表
  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D.韦氏老年智力量表
  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7.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有两个分测验分别度量个体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言语能力的测量主要包括(ABCDE)
  A.常识
  B.词汇
  C.类比
  D.理解
  E.算术和记忆
  18.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有两个分测验分别度量个体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操作能力的测量主要包括(ABCDE)
  A.图片排列
  B.填图
  C.积木
  D.译码
  E.拼图
  19.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经典智力测验是(ABC)
  A.斯坦福一比内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比内一西蒙测验
  E.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20.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ABCD)
  A.遗传因素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
  E.文化传媒
  21.高尔顿研究遗传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他研究遗传问题的主要途径是(AB)
  A.通过家庭谱系调查
  B.双生子比较研究
  C.社会实践调查
  D.心理测验评价
  E.动物实验研究

[page]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B)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C)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6.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7.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B)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人际交往是人所特有的一种(B)
  A.生理需要
  B.精神需要
  C.物质需要
  D.以上都不是
  10.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的反映。(B)
  A.交往
  B.需要
  C.态度
  D.体验
  11.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2.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3.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B)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4.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被称为(C)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15.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A)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16.人在认知活动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17.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C)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18.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这是一种(C)
  A.面部表情
  B.语调表情
  C.身段表情
  D.综合表情
  19.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B)
  A.面部表情
  B.语调表情
  C.身段表情
  D.综合表情
  20.耶尔克斯一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最好控制在(B)
  A.低等程度
  B.中等程度
  C.较高程度
  D.极高程度
  21.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这说明面部表情具有(B)
  A.反文化性
  B.泛文化性
  C.遗传性
  D.进化性
  22.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这种人性观属于(A)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23.把人看成是负责的、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这种人性观属于(B)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24.在工作激励中不应将物质利益的吸引力放在第一位,而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它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这种管理思维的产生是根据(B)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25.认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努力,有雄心的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和证明。这种人性观属于(C)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26.认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这种人性观属于(D)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的动机具有(ABCD)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维持功能
  E.综合功能
  2.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3.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感具有(ABCD)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深刻性
  D.内隐性
  E.标签性
  4.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它们是(ABC)
  A.认知层面
  B.生理层面
  C.表达层面
  D.内部层面
  E.外部层面
  5.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指(ABC)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快乐感
  E.痛苦感
  6.人类情绪的基本表现形态有(ABCD)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E.抑郁
  7.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ABC)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E.兴奋
  8.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划分的主要根据是(ABCD)
  A.强度
  B.速度
  C.紧张度
  D.持续性
  E.感染性
  9.心境这样一种情绪状态它具有(ABC)
  A.感染性
  B.平稳性
  C.持久性
  D.兴奋性
  E.抑制性
  10.激情是这样一种情绪体验,它具有(ABC)
  A.爆发性
  B.强烈性
  C.短暂性
  D.伤害性
  E.适应性
  11.人类表情的种类可以分为(ABC)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语调表情
  D.痛苦表情
  E.快乐表情
  12.人类的情绪情感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ABCD)
  A.动机功能
  B.调控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E.遗传功能
  13.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人类的情感主要有(ABC)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理想感
  E.自尊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尊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1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AB)
  A.匮乏动机
  B.成长动机
  C.生理动机
  D.社会动机
  E.交往动机
  16.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何方?或者换句话说,人为什么而工作?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性观有(ABCD)
  A.X理论
  B.Y理论
  C.V理论
  D.Z理论
  E.W理论
  17.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ABCD)
  A.具有挑战性
  B.具有创造性
  C.具有坚定信念
  D.正确的归因
  E.思维灵活性
  18.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DE)
  A.体能
  B.环境
  C.运气
  D.能力
  E.努力
  19.人们之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BC)
  A.合作
  B.情谊
  C.归属
  D.恐惧
  E.先天
  20.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划分为(AB)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E.生理动机
  21.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CE)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
  C.社会性动机
  D.外在动机
  E.生理性动机
  22.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CD)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E.生理动机
  23.指出下列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动机是(ABCD)
  A.工作动机
  B.交往动机
  C.成就动机
  D.成长动机
  E.求偶动机
  24.动机的功能有(ABC)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调节与维持功能
  D.态度功能
  E.生理功能

[page]

  第八章 人格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A)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2.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表明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指的人格特性是(B)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3.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指的人格特性是(C)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4.人格表现绝非静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使人格的表现千姿百态。这里讲的人格特性是(D)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5.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人格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指的是(C)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
  6.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的人格结构系统属于(D)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
  7.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B)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8.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C)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9.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这表现了哪种认知风格的特点(C)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0.有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解决好问题。这种人的认知风格的特点是(D)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1.有的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而是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这种认知风格的类型属于(D)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性 
  D.场独立性
  12.有的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要依赖于环境,这种认知风格的类型属于(C)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性 
  D.场独立性
  13.最先提出气质的类型取决于体液的观点,并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的学者是(A)
  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B.罗马医生盖伦
  C.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D.行为主义者华生
  14.首先确定了人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的学者是(B)
  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B.罗马医生盖伦
  C.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D.行为主义者华生
  15.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这种人的气质属于(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有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这种人的气质属于(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有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情绪体验深刻,他们的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行为主动性比较差。这种人的气质属于(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有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柔怯懦的感觉。这种人自制力强,注意内心世界,不善交际,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这种人的气质属于(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A)
  A.有好与坏之分 
  B.无好与坏之分 
  C.是先天的 
  D.是心理过程
  20.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这表现了性格的(A)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1.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D)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2.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表现在性格方面就构成了性格的(C)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3.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性格差异,指的就是性格的(B)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4.于1937年首先提出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25.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人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心理学家是(B)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26.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它概括为哪一种人格模式(A)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场依存性模式
  27.我们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外向人格;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内向人格。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它概括为哪一种人格模式(B)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场依存性模式
  28.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共五种类型。按照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分类方法,阴阳五行说属于(C)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场依存性模式
  29.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模式、对立型模式、多元型模式的德国心理学家是(C)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30.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和揭示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A)
  A.双生子研究 
  B.社会文化研究 
  C.家庭因素研究 
  D.早期童年经验研究
  31.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主要指的是(D)
  A.生物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自然物理因素
  32.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是(A)
  A.测验法 
  B.投射法 
  C.观察法 
  D.完形法
  33.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都属于(B)
  A.测验法 
  B.投射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ABCDE)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2.一个人的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的成分有(ABCDE)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
  E.自我调控系统
  3.心理过程可以分为(ABC)
  A.认知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状态
  E.个性心理
  4.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它包括(ABCD)
  A.意识状态
  B.注意状态
  C.情绪状态
  D.疲劳状态
  E.营养状态
  5.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它主要包括(ABCDE)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价值观
  E.世界观
  6.人格构成中的心理特征系统主要指的是(AB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E.兴趣
  7.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主要包括(ABC)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中心
  E.自我行为
  8.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为哪几种认知类型方面?(ABC)
  A.冲动型与沉思型
  B.系列型与同时型
  C.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D.内向型与外向型
  E.宗教型与经济型
  9.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在学习上,沉思型的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表现比较好(ABCD)
  A.阅读能力
  B.记忆能力
  C.推理能力
  D.创造力
  E.动作能力
  10.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具有哪些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DE)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内向型
  D.系列型
  E.同时型
  11.依据人格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对人的认知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DE)
  A.沉思型
  B.系列型
  C.同时型
  D.场依存性
  E.场独立性
  12.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ABCD)
  A.粘液
  B.黄胆汁
  C.黑胆汁
  D.血液
  E.脑脊液
  13.罗马医生盖伦通过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气质类型是(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E.神经质
  14.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ABCD)
  A.强度
  B.速度
  C.灵活性
  D.指向性
  E.独特性
  15.多血质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它们的主要优点是(ABCD)
  A.活泼
  B.好动
  C.乐观
  D.灵活
  E.外向
  16.性格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ABCD)
  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E.素质特征
  17.人格特质学说的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B)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E.爱德华
  18.人格的特质理论主要有(ABC)
  A.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C.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D.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内经》提出的阴阳五行说
  E.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类型模式
  19.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AB)
  A.共性特质
  B.个性特质
  C.理论特质
  D.文化特质
  E.民族特质
  20.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进一步把个性特质又分为(ABC)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次要特质
  D.有效特质
  E.无效特质
  21.请指出现代的“五因素”人格特质理论中描述的人格特质(ABCDE)
  A.情绪稳定性
  B.外向性
  C.开放性
  D.随和性
  E.谨慎性
  22.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几种模式(ABC)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文化型模式
  E.宗教型模式
  23.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ABCDE)
  A.生物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早期童年经验
  E.自然物理因素
  24.一般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分成(ABC)
  A.权威型教养方式
  B.放纵型教养方式
  C.民主型教养方式
  D.溺爱型教养方式
  E.科学型教养方式
  25.指出下列属于测量人格特质的测验或问卷(ABCDE)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青年性格问卷(简称CPI)
  D.罗夏克墨渍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26.指出下列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投射测验(CDE)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青年性格问卷
  C.句子完成法
  D.罗夏克墨渍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page]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A)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2.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度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这是一种(B)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3.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C)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4.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是一种(D)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5.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A)
  A.社会交换理论
  B.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C.动机需要理论
  D.本能需要理论
  6.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叫做(A)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
  7.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这是指(B)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
  8.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女性搭配成很好的夫妻,这符合下列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B)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9.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A)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10.学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邻座的同学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C)
  A.相似性
  B.互补性
  C.接近性
  D.个人品质
  11.人际关系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测量法,它的创立者是心理学家(A)
  A.莫雷诺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12.同一群体的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会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当与其他群体相比较时,成员就会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群体的感觉,这就是(A)
  A.归属感
  B.认同感
  C.社会性支持
  D.自尊感
  13.当个体的思想与行为符合群体要求时,就会受到群体的赞许与鼓励,从而强化了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一致性,使个体获得(C)
  A.归属感
  B.认同感
  C.社会性支持
  D.自尊感
  14.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被称为(A)
  A.群体规范
  B.群体领导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认同
  15.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作(C)
  A.群体规范
  B.群体领导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认同
  16.主要指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被称为(B)
  A.群体规范
  B.群体领导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认同
  17.认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这种关于领导的理论是(A)
  A.个人特质理论
  B.情景特质理论
  C.素质理论
  D.资质理论
  18.认为情境因素决定了个体能否成为群体的领导者。这种领导理论是(B)
  A.个人特质理论
  B.情景特质理论
  C.素质理论
  D.资质理论
  19.个体在进行作业操作时,如果有他人在场,或是与他人一起从事一项行为操作,那么,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特瑞普里特把这个现象叫做(A)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0.有时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这被称为(B)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1.费斯廷格等人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这种现象叫做(C)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2.当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这被称为(D)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23.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至于使其他普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C)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思维
  D.群体极化
  24.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被称为(A)
  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遵从
  25.个体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被称为(B)
  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遵从
  26.社会助长的实验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之一。它是由哪一位社会心理学家首先通过实验证实的(A)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27.社会心理学家曾进行了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在实验室中考察了影响从众的各种因素。他是(C)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28.关于服从的经典实验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的。他是(D)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29.群体中的去个体化现象主要是由哪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B)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阿希
  D.米尔格拉姆
  30.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的社会学家是(C)
  A.特瑞普里特
  B.费斯廷格
  C.霍曼斯
  D.米尔格拉姆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们都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主要与哪几个方面的心理需要有关(ABC)
  A.本能需要
  B.合群需要
  C.自我肯定需要
  D.情感需要
  E.支配需要
  2.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他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是(CDE)
  A.本能需要
  B.合群需要
  C.包容需要
  D.情感需要
  E.支配需要
  3.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指出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心理财富的交换。它们是(ABCD)
  A.赞许
  B.荣誉
  C.地位
  D.声望
  E.金钱
  4.指出下列正确的沟通概念(ABCDE)
  A.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过程
  B.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C.人与大自然界的信息交流过程
  D.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E.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过程
  5.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ABCDE)
  A.信息和信息源
  B.通道
  C.目标靶
  D.障碍
  E.背景
  6.非语言沟通的类型主要有(ABCDE)
  A.表情和眼行为
  B.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
  C.服饰
  D.讲话风格
  E.人际空间
  7.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ABCD)
  A.注意
  B.劝说
  C.调节
  D.表达情感
  E.保健
  8.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ABCD)
  A.象征
  B.说明
  C.调节
  D.情感表露
  E.运动
  9.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ABCDE)
  A.相似性
  B.互补性
  C.个人品质
  D.接近性
  E.熟悉性
  10.社会测量法主要可以了解的群体内部的问题是(ABC)
  A.了解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
  B.了解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
  C.了解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D.了解群体的经济状况
  E.了解群体的行为风格。
  11.群体对成员以心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的功能是(ABC)
  A.归属感
  B.认同感
  C.社会性支持
  D.自尊感
  E.成就感
  12.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E.群体思维
  13.拉塔奈认为,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可能有(ABC)
  A.社会评价的作用
  B.社会认知的作用
  C.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D.个人的力量微弱
  E.个体的自我保护
  14.克鲁特认为造成群体极化的主要原因是(ABCDE)
  A.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
  B.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C.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个群体的冒险性
  D.社会比较的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
  E.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
  15.指出个体在哪些情景下比较容易发生从众?(ABCDE)
  A.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呈现的刺激模糊不清
  B.群体极具吸引力并有高度的凝聚力
  C.个体感到群体成员个个能干,自己无法胜任时
  D.个人的反应将会被群体大众所知道时
  E.在鼓励遵从社会准则的文化背景下
  16.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所以会有服从行为,主要的原因有(AB)
  A.合法权利
  B.责任转移
  C.从众倾向
  D.群体规模
  E.文化背景

[page]

  第十章 心理健康
  一、单项选择题
  1.压力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提出,他是(A)
  A.薛利
  B.华生
  C.斯金纳
  D.马斯洛
  2.那些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被称为(A)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3.那些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被称为(B)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4.那些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包括个人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被称为(C)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5.那些常见的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被称为(D)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6.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反应,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这是压力下的(A)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
  7.适当压力下的个体会产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这是个体适应的(B)
  A.生理反应
  B.心理反应
  C.防御反应
  D.免疫反应
  8.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这种情况说明影响压力感受的原因是(A)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9.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胜好强、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属于(A)
  A.A型性格特征
  B.B型性格特征
  C.AB型性格特征
  D.0型性格特征
  10.那些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地人,属于(B)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AB型性格
  D.O型性格
  11.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会发愣、惊慌,甚至歇斯底里。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A)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
  12.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取亲友帮助。以上情况是个体经历压力到解决问题中的(B)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回顾阶段
  13.一个人在单位受气,回到家打妻儿;一个人被社会所抛弃容易走上暴力违法犯罪之路。这种受到挫折后的反应是(A)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
  14.个人遭到挫折后,可能陷入一种想像境界中,就好像“白日梦”,即暂时离开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非现实的方法。被称为(C)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
  15.有的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到无力无望时,可能会表现出下列哪种反应?(B)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升华
  16.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D)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理防御机制
  17.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借此保护自己。这是(D)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心理防御机制
  18.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如,一些吸烟者否认“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依然我行我素。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A)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
  19.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一个英俊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B)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
  20.一个人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C)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
  21.有些人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是他人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D)
  A.否认
  B.幻想
  C.压抑
  D.投射
  22.有的人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A)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
  23.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B)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
  24.有些人当受到挫折后会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回到儿童水平。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C)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
  25.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D)
  A.反向.
  B.转移
  C.退行
  D.文饰
  26.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的欲望没有达到的痛苦。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或有其他特长,而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C)
  A.反向
  B.转移
  C.补偿
  D.升华
  27.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D)
  A.反向
  B.转移
  C.补偿
  D.升华
  28.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这种不合理观念是(B)
  A.绝对化
  B.以偏概全
  C.不该发生
  D.无限夸大
  29.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这种不合理观念是(D)
  A.绝对化
  B.以偏概全
  C.不该发生
  D.无限夸大
  30.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都是某类恐惧症常见的症状。它属于(C)
  A.广场恐惧症
  B.社会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高空恐惧症
  31.有些人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动。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这种人属于(D)
  A.特殊恐惧症
  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
  二、多项选择题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衰弱的表现,而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完好的状态?(ABC)
  A.生理上
  B.心理上
  C.社会适应
  D.道德上
  E.自我
  2.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
  A.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B.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C.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D.生理上是否具有疾病和残疾
  E.家庭和婚姻是否完美与和谐
  3.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ABC)
  A.一般常态心理
  B.轻度心理障碍
  C.轻度失调心理
  D.神经质状态
  E.严重病态心理
  4.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看法,我们可以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哪几个方面?(ABCDE)
  A.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B.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D.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E.有良好的环境适应用能力
  5.我们将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压力源的类型主要有(ABCD)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
  D.文化性压力源
  E.道德性压力源
  6.人在压力状态下的身体反应大致可分的阶段是(ABC)
  A.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
  B.第二个阶段即抗拒
  C.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
  D.第四阶段恢复阶段
  E.第五阶段使回忆阶段
  7.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ABC)
  A.自主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免疫系统
  D.循环系统
  E.呼吸系统
  8.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积极的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它们包括(ABCD)
  A.警觉
  B.注意力集中
  C.思维敏捷
  D.精神振奋
  E.力量增强
  9.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人的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ABCDE)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
  10.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ABC)
  A.冲击阶段
  B.安定阶段
  C.解决阶段
  D.恢复阶段
  E.总结阶段
  11.指出正确地应对压力的常用方法(ABCDE)
  A.了解自己
  B.劳逸结合
  C.加强体育
  D.积极面对
  E.改变不合理观念
  12.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可能的反应。主要有(ABCDE)
  A.攻击行为
  B.冷漠
  C.幻想
  D.否认
  E.投射
  13.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哪几类?(ABCDE)
  A.建设性防御
  B.替代性防御
  C.掩饰性防御
  D.逃避性防御
  E.攻击性防御
  14.应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正确的应对策略有(ABCDE)
  A.正确认识挫折
  B.改变不合理观念
  C.加强修养
  D.犹化人格品质
  E.勇于实践
  15.以下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ABC)
  A.此事不该发生
  B.以偏概全
  C.无限夸大
  D.恐慌障碍
  E.性情急躁
  16.指出下列属于焦虑障碍的类型(ABCDE)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慌障碍
  C.恐惧症
  D.强迫症
  E.创伤后应激症
  17.指出下列正确对待焦虑的应对策略(ABCDE)
  A.认清焦虑状况
  B.学会放松自己
  C.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D.进行理性思考
  E.接受专业治疗

[page]

  第十一章 毕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是(A)
  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法 
  D.交叉研究法
  2.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进行系统的定期观察和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是(B)
  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法 
  D.交叉研究法
  3.首先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这种方法是(C)
  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法 
  D.交叉研究法
  4.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A)
  A.相似的 
  B.不同的 
  C.部分相似的 
  D.无关的
  5.主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提出人脑先天就具有一种能够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的学者是(D)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皮亚杰 
  D.乔姆斯基
  6.所谓有序的变化,是指变化是一层一层上升的,而且在变化中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呈现出了阶段性的特征。这种有序的变化就是(A)
  A.发展 
  B.进化 
  C.成熟 
  D.提高
  7.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是(B)
  A.发展心理学 
  B.个体发展心理学 
  C.民族心理学 
  D.老年心理学
  8.12岁至18岁的学生处于发展的(D)
  A.婴幼儿期 
  B.儿童前期 
  C.儿童后期 
  D.青少年期
  9.儿童在2至3岁时是学习哪种语言的关键时期?(A)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内部语言 
  D.本族语言
  10.儿童在4至5岁时是开始学习哪种语言的关键年龄。(B)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内部语言 
  D.本族语言
  11.强调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心理学流派是(A)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结构主义 
  D.人本主义
  12.强调先天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心理学流派是(C)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结构主义 
  D.人本主义
  13.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的心理学家是(A)
  A.皮亚杰 
  B.华生 
  C.艾利克森 
  D.柯尔伯格
  14.选择古代哲学家经常采用的“假设两难情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
  A.皮亚杰 
  B.华生 
  C.艾利克森 
  D.柯尔伯格
  15.“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说这段话的心理学家是(B)
  A.皮亚杰 
  B.华生 
  C.艾利克森 
  D.柯尔伯格
  16.发现小动物早期会产生“印刻”现象的生物学家是(D)
  A.巴甫洛夫 
  B.华生 
  C.艾利克森 
  D.劳伦兹
  17.皮亚杰认为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A)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8.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9.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皮亚杰认为在儿童11、12岁以后,儿童的认知水平就进入到 (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1.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而是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复杂性。这说明认知水平发展到了(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是(A)
  A.社会性发展 
  B.认知发展 
  C.情商发展 
  D.人格发展
  23.哈罗的恒河猴研究中的小猴子依恋于柔软的绒布妈妈猴的现象,以及劳伦兹的小鸭印刻实验中的小动物的追随行为等等,都属于(A)
  A.依恋行为 
  B.亲子行为 
  C.学习行为 
  D.团结行为
  24.一般情况下,父母常常鼓励男孩顽皮,多尝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要勇敢、坚强、不怕吃苦。而对于女孩,父母常常鼓励她们文雅、听话、安静、多做家务劳动,在活动中通常要她们勤劳、踏实、可爱。这表现了(A)
  A.家庭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B.学校教育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C.教师群体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D.同学、同伴群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25.魏茨曼曾收集了18种获奖的幼儿读物,分析后发现,男性多被描述为主动的、勇敢的、机敏的、助人的和处于领导地位的;而女性则被描述为被动的、漂亮的、讨人喜欢的,并大多为家庭妇女。这表现了(C)
  A.家庭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B.社会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C.教科书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D.同伴群体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6.教师一般认为男学生应坚强些,女学生应柔弱些,所以教师对男生更严格,并鼓励他们从事更困难的任务,对女生更耐心,女生在学业方面有更多机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这表现了(B)
  A.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B.教师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C.教科书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D.同伴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7.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征多半与成就、事业相联系,适合女性的人格特征多半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这表现了(D)
  A.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B.教师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C.教科书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D.同伴群体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8.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A)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都不是
  29.认为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注意遵从朋友或家庭的标准来维持好的名声。开始接受来自他人的社会调节,并依据个人违犯规则时的意向来判断其行为的好坏。这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都不是
  30.个体盲目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他们不再只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这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都不是
  31.人生从20岁左右到65岁左右这一段时期,发展心理学认为是(A)
  A.成年期 
  B.成年初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32.个体从18、19岁到45岁左右,发展心理学称其为(B)
  A.成年期 
  B.成年初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33.人生从45岁到65岁这一段时期,发展心理学认为是(C)
  A.成年期 
  B.成年初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3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从总体上来说,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但这通常是指(A)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一般智力 
  D.超常智力
  35.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常识等,这种智力非但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会增高。这指的是(B)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一般智力 
  D.超常智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BC)
  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法
  D.聚合交叉研究法
  E.实验室实验法
  2.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其各种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动作发展主要与个体的哪些方面密切相关?(ABCD)
  A.空间认知
  B.概念形成
  C.社会交往
  D.去自我中心化
  E.运动速度
  3.儿童动作的发展,总体上遵循的原则是(ABCD)
  A.由上到下
  B.由内到外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控制
  E.由小到大
  4.认知的特性可以归结为哪几个方面?(ABCD)
  A.认知方式
  B.认知策略
  C.认知速度
  D.认知成绩
  E.认知风险
  5.儿童出生后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BCD)
  A.视觉调节
  B.视觉幅合
  C.视觉分辨
  D.颜色知觉
  E.深度视觉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它们是(ABC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创造性阶段
  7.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集中在(ABC)
  A.依恋关系的形成
  B.性别社会化
  C.道德判断的发展
  D.人际关系的形成
  E.社会地位稳定
  8.学校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主要有(ABC)
  A.教科书
  B.教师
  C.同伴群体
  D.校长
  E.校园气氛
  9.皮亚杰指出儿童对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出的特点有(ABCD)
  A.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
  B.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C.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
  D.从他律到自律
  E.从自我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
  10.皮亚杰用了哪些方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以及儿童对规则的认知规律(ACD)
  A.观察法
  B.追踪法
  C.对偶故事法
  D.两难故事法
  E.投射法
  11.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划分为(ABCD)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E.超现实阶段
  12.传统的心理学观念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包含(ABC)
  A.指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B.指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C.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D.包括人的社会性发展
  E.包括胎儿时期的发展
  13.新生儿最初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具有的特点是(ABC)
  A.形成速度很慢
  B.形成以后不很稳定
  C.不易分化
  D.视觉为主
  E.味觉为主
  14.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ABCDE)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E.思维
  15.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包括的层次有(ABC)
  A.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B.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
  C.对自己思维、想象活动的意识
  D.对自己情绪、情感活动的意识
  E.对自己意志心理活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