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考试计划 >

自考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

发布时间:2006-06-27 20:55:12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社会对营养、食品与健康等相关领域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较高水平的从事营养、食品与健康指导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

二、学历层次和规格要求

本专业属专科后教育的本科层次,在总体上与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的本科水平相一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规定课程不少于11门,总学分不少于70学分。考生申办本专业毕业证书时须验证其专科毕业证书。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每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省考办发给课程合格证书,考生取得相应的学分。按规定取得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合格成绩,累计达70学分,通过相应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成绩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省考委发给主考学校副署的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较系统地掌握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的知识、技能、成为营养、食品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食品化学与分析、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营养学、营养与健康、疾病的膳食营养治疗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人体营养保健、食品生产与开发、各种疾病的膳食防治与指导、营养食谱制订与膳食营养计算和评价、社区营养调查与改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技能,具有独立解决有关疾病与营养、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等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B081311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专业必考课程50学分

2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3

0015

英语(二)

14

4

5753

食品化学与分析

5

5754

食品化学与分析(实践)

1

5

5755

实用卫生统计学

4

5756

实用卫生统计学(实践)

2

6

5757

流行病学

4

5758

流行病学(实践)

2

7

575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5

8

5760

营养学(一)

6

5761

营养学(一)(实践)

2

9

5762

临床营养学

8

专业选考课程不少于20学分

10

5763

中医营养学

8

11

5764

食品毒理学

3

5765

食品毒理学(实践)

1

12

5766

新型食品概论

4

13

5767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4

5768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实践)

2

14

5769

社区营养学

4

15

5770

烹饪营养学(一)

4

5771

烹饪营养学(一)(实践)

2

16

5735

医学基础总论

6

加考课程18学分

5736

医学基础总论(实践)

2

17

5739

生物化学(四)

4

5740

生物化学(四)(实践)

2

18

5741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3

5742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实践)

1

 

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

总学分

70

 

说明:1、非化学、生物、医学、食品类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需加考医学基础总论(含实践,8学分)、生物化学(四)(含实践,6学分)、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学(含实践,4学分)等3门课程。

2、考生可免考英语(二),但需从专业选考课程中选考不少于14学分的替代课程;免考英语(二)的考生不授予学位。

五、课程说明

公共课程说明(略)

1、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要求考生掌握食物中营养成分和食品香味成分的结构、性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安全性的影响,还包括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实验部分要求考生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素的检测方法及食品卫生检验中的主要方法。

2、实用卫生统计学

统计资料的类型和误的种类;计量资料描述指标及其应用条件;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常用的相对;抽样误差的概念;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注意事项,t检验和u检验的计算和应用条件。X2检验的基本思想,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及配对资料差别的X2检验。秩和检验方法。直线相关与回归的有关概念,相关系数计算及假设检验,回归系数的计算。

3、流行病学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总论、慢性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等章节。其中,流行病方法作为该书的重点掌握内容,其余分论部分有关流行病学牲的内容为需要熟悉掌握的内容,其它部分发球了解的内容。在需要重点掌握的相关章节后面特意编定了实习内容,以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4、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介绍如何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对于当今生活方式时代的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健康与健康层次观、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与行为彩绘过程、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特点,健康状态测量及其指标、健康传播等。

5、营养学(一)

本课程深入讲授人体各种营养素及食物成分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食物来源,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及营养状况的评价,营养素及其缺乏对健康的影响等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使考生全面掌握营养科学的理论知识及营养评价的相关技能,熟悉营养及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素和食物成分健康的相关机制。

6、临床营养学

掌握疾病营养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住院病人营养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和临床意义、评定程序、营养评定参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2)掌握病人膳食调查和评定方法;(3)了解常见疾病与营养代谢有关的主要病理变化;(4)熟悉常见疾病与营养代谢的关系;(5)掌握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和伙食治疗方案的制订;(6)熟悉营养会诊的程序、会诊单的填写方法;(7)熟悉肠内营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匀浆膳配方的设计和要素包含的配置的方法;(8)熟悉肠内营养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肠外营养的基础知识;(9)熟悉常用试验餐的制作方法(隐血试验、胆囊造影膳食、葡萄糖耐量试验)。

1了解内生肌酐清除试验膳食、干膳食、限钠试验、钠负荷试验、醛固酮拮抗剂试验饮食(安体舒通试验)、甲状旁腺功能检查饮食;

2熟悉常见慢性疾病的宣教育指导重点和住院病人的出院饮食营养医嘱。

3熟悉医院营养科(室)的基本任务、基本规章制度和基本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7、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掌握中医营养学的应用原则、食物配伍理论、饮食禁忌;熟悉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临床治疗方面的具体应用;了解传统食品的分类和制作工艺。

8、食品毒理学

研究食品中的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物质毒性的基本概念,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引起毒作用的效应谱及其条件,食品毒理学的基本试验、微核试验、Ames试验等。

9、新型食品概论

新型食品或新食品,是指出于促进健康和保护健康之目的而生产的一类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辐照食品等)以及采用新的食品加工技术而生产的一类食品(转基因食品、超高压技术生产的食品、微胶囊化技术生产的食品、超高温或超低温技术生产的食品、纳米技术生产的食品等)。通过学习,使考生掌握新型食品概念、分类及新型仪器可能存在的食品卫生学问题及预防措施;熟悉新型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了解新型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

10、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本课程在介绍食品加工和保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加热工、条菌、冷藏、脱水等的保藏加工技术以及加工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掌握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主要操作技术要求为目的。主要内容为: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主要技术;食品添加刘;食品包装;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

要求掌握食品加工和保藏主要技术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了解不同的食品生产,理解产品与加工之间的关系。

11、社区营养学

社区营养学是从社会角度出发来研究营养问题的理论、实践及方法。它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人类社会中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体,从宏观上研究其合理营养与膳食。

内容包括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确定方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评价的方法及我国居民的膳食指南。考生要熟悉社会营养监测的意义、工作特点及监测指标,食品强化的概念、目的与要求,开展全民营养教育的意义和手段。此外,还要使考生了解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促进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201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12、烹饪营养学(一)

内容包括平衡膳食原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配餐与食谱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膳食营养计算及管理。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合理烹饪的原则,烹饪风味与营养价值的关系,烹饪营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及营养政策与法规;烹饪加工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及规律。

13、临床医学总论

包括医学诊断学,内、外、妇、儿、传染、皮肤、神经精神、口腔、耳鼻喉、眼科等多门学科。该课程以普及医学知识为目的,讲授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治疗方法,使考生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了解各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治过程;熟悉内科、传染科、皮肤科等常见病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通过临床医学总论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

14、生物化学(四)

主要介绍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内的物质组成、化学变化(代谢)及其调节,以及它们与机能的关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即重要物质的化学、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个别系统或器官的化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将能够:描述生物体(主要是人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学实践。

15、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学

系统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化、生长、遗传变异、生态及传染与免疫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有害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及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菌群,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初步学会对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产品的营养、卫生与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有益微生物在丰富人们生活、增加食品及改善食品风味方面起的有益作用。通过实验使考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检测等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达到加深和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六、使用教材

1、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罗正楷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黄国伟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实用卫生统计学

《实用卫生统计学》,康晓平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胡永华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张况超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8、营养学(一)

《营养学(一)》,苏宜香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9、临床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李淑爱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周俭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郝卫东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新型食品概论

《新型食品概论》,张长顺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食品加工与保存(本

《食品加工与保存(本)》,綦青华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社区营养学

《社区营养学》,吴坤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烹饪营养学(一)

《烹饪营养学(一)》,路新国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医学基础总论

《医学基础总论》,王卫国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生物化学(四)

《生物化学(四)》,李刚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李平兰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