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专业 >

四川省2020年自考00643《公关心理学》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0-02-26 20:10:27

四川省2020年自考00643公关心理学模拟试题
针对《公关心理学》这样的科目,应该如何学习才能通过考试呢,四川自考网建议大家除了看教材以外,一定要多刷题,并且去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2019年4月的真题试卷,希望大家认真看题,自查自纠,早日顺利的通过考试:
 四川省2020年自考00643《公关心理学》模拟试题
第五章 群体公众心理
群体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中处于客体位置的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
正式群体的特征:
1、具有共同的目标
2、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
3、存在着沟通能力
4、存在着一定的结构
5、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具有共同的心理状态
公关心理学中的公众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包括行动群体和社会角色群体
角色群体有时又被心理学家称作暗含群体
个体加入群体的必要性:
1、加入群体有助于满足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2、加入群体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各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作为个人是不可能达到的
3、参加群体有助于我们获得某些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是我们在别处无法获得的
4、获得群体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认同
群体的发展阶段:
1、初创阶段;2、磨合阶段;3、稳定阶段;4、操作阶段;5、中止阶段;
群体的分类:
1、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分为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
2、按群体构成原则,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按群体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4、按群体发展水平和结合程度,可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群体,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方向
公众群体心理特征:1、归属感;2、认同感;3、整体感
群体领导:在群体中享有一定威望,能够指挥、协调内部成员去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群体目标的个人或集体
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
1、优越感。优越感是群体领导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2、压力感。压力感是群体心理状态的一种自我感觉
3、威望感。威望感是群体领导班子的一种心理倾向
4、用权感。用权感是群体领导班子对待权力的心理倾向
5、成就感。成就感是群体领导班子的一种心理倾向
6、竞争感。竞争感是群体领导班子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倾向
7、相容感。相容感是群体领导的一种心理状态
8、自卑感。自卑感是群体领导班子自我评价所引发的一种心理情感
群体公众心理定势是处于准备状态的心理活动,指与公众群体心理的定向趋势,表现形式有:时尚、流言、舆论、习俗
流言产生的原因是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阻碍,消除流言的方法是畅通渠道
第六章 社会组织形象分析
社会组织形象,简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客观状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组织的客观状态所作的概括而又抽象的反映
组织形象的特点:
1、组织形象的客观性
2、组织形象的主观性
3、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4、组织形象的阶段性
5、组织形象的整体性
组织形象的软要素指与人有关的要素,除此之外的都是硬要素
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公众印象形成的三要素:1、被印象者;2、印象者;3、交往情景
公众印象形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一致性;2、评估性;3、描述中心词的作用
公众印象与组织印象的关系:
公众印象和组织印象是相辅相成的,公众印象是形成公众对组织形象评价的基础,同时组织形象又是公众印象的综合
优先效应也称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初次交往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对以后交往产生的影响
近因效应:近因即最近获得的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认知偏差或倾向
刻板效应又叫刻板印象或定型作用,是指人们头脑里存在的对于某一事物或人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投射效应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并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了与自己相似的特征
常见公众心理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
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第七章 公共关系传播与公众心理
传播是组织影响公众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公众借此对组织形成印象和评价的最主要途径
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主体是社会组织,不是个人或者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
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沟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形成好的印象进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传播的渠道:会议、演讲、发传单、贴海报、作报告、展览、表演、出版刊物、书籍,最好的手段是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特点:普遍性,迅速、及时,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交流迅捷化和无障碍化)
公共关系传播的客体是公众,由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组成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交往手段,向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
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五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者,在政党或政府组织中,一般为新闻发布机构、新闻发布人,各级党和政府的新闻或宣传部门
公共关系传播内容,一类是告知性内容,一类是劝导性内容
公共关系传播渠道,一条是人际传播渠道,一条是大众传播渠道
目标公众:有利益关系的特定公众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由于受到固有立场、观念的制约,对组织信息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公共关系传播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目标公众、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传播的对象——公众,也可称为目标公众,具有“共同的意识”
“选择性的注意与理解”指媒介传播的信息,只有符合接受者的兴趣、态度、信仰,支持他既有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他的注意与理解
“社会范畴说”认为,在社会结构中,性质、特征相类似的一群人,由于具有相同的个性,对于媒介的信息会有大致相同的反应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过程:
1、要想影响一个人,信息必须抵达他的感官,引起他的注意
2、信息抵达他的感官之后,如果与他的预存立场相吻合,便被他接纳为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如果信息内容与他的认知结构相抵触,他便会排斥这个信息,或歪曲信息以符合认知结构,或者改变认知结构
3、如欲说服他采取某种行动,就要使他看到,这一行动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如果认为这个行动无法达到希望中的目标,或与目标背道而驰,他就不会采取这个行动
4、达到目标的途径规定得越具体,越简便,越容易引发他的行动
引起公众注意的因素:
1、信息刺激的强度
2、信息刺激的对比度
3、信息刺激的重复率
信息的认知过程:
先是分辨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系统或态度体系去理解信息,同时将信息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和预存立场相比较,如果二者一致,他会接受信息并采取相应行动,如果不一致,便会拒绝信息,使信息寻求过程停止
枪弹论、靶子论:
受传者就像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传播媒介具有极其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或动机从一个人的脑子里灌输到另一个的脑子里去
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也不能任意夸大
公关传播致效的原则:
1、传播者要有可信度(名人效应、自己人效应)
2、正反面意见并陈
3、逐步接近公众(分阶段提出要求,逐步向公众靠,不能急于求成)
传播全新观点前的诱导过程:
先为人们提供一些差异较小的信息,造成轻微的不协调,通过逐步提供与人们观点相矛盾的信息,使论据不断得到加强,一步步扩大自己的领地,使受传者最终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态度和立场,接受传播者的意见和观念
减少传播中的误差,克服语言障碍,应当从对方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词汇
组织传播中的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毋需传播媒介居间的直接交往,这里的人际交往,不是指作为一般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而是指代表组织利益和要求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互动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一、人际交往是大众传播手段的有力补充
(不足之处):1、对感官的刺激方面
2、取得信息反馈的机会方面
3、控制信息流速方面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
外求发展,必须内求团结,内求稳定
群体凝聚力是指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含有“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意思
三、人际交往是消除组织内部及外部冲突的良方
冲突最有效的缓冲方法,就是通过成员彼此间的交流和感情联络
人际交往模式:
1、组织与外部世界的中介人;2、组织内部关系的粘合剂
组织传播者要做的事:
1、接待来信来访
2、同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3、消除隔阂和误解
当好“中介人”组织传播者应具备的条件
1、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
2、了解交往对象的心理特征
3、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谈话、会议、演讲、书信、编写传单、小册子
交谈应注意的问题:找到话题、巧妙引导、注意倾听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的走向: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纵向传播中,公关传播者扮演“中间人”的角色
横向传播中,公关传播者扮演“联络员”的角色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各种沟通
意见领袖:处在非正式群体圈子中心的人物
非正式沟通不必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不受任何限制和影响,信息流传速度快,范围广
更多四川自考资讯关注四川自考网www.tfzik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