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百味自考 >

自考故事:难忘的自考岁月

发布时间:2015-10-19 14:04:59

节日期间在家整理书柜,从厚厚的一摞书下面翻出了一本《如皋市自学考试材料汇编》。这本老式铅字打印的《汇编》,收录有1983至1991年的自考工作回眸,几位成功者的经验体会,还有自考毕业生的名册。翻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当年参加自考的画面不断在脑海里浮现。

我作为插队知青回城后,分配到商业系统工作。1983年下半年的一天,我突然发现同事小杨工作闲暇之时总是捧着一本书看得入神。出于好奇,我凑过去问:“什么书这么好看?”小杨转过头笑笑:“我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下半年是第一次开考。今年不行了,你明年也可以报名。”见我愣在那里,小杨又继续鼓动:“考吧!拿到这张文凭,够你受用一辈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回过神来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岂能错过?我这个初中生,如果能拿到大专文凭,可是连跳几级的好事啊!

正如一首歌中唱的“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自学考试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从那时起,我告别了刚买不久的黑白电视机,改变了已经养成的午睡习惯,放弃了丰富多彩的周末娱乐。当时我在如城商业公司当文书,白天应付繁杂的事务,晚上不是上辅导班,就是在灯下苦读。夜深人静时,家人早已进入梦乡,我还沉醉于书本之中,吮吸知识的琼浆,奋力追赶逝去的时光。每天清晨,我匆匆吃完早饭,就送上小班的女儿去幼儿园。有好几次,由于沉迷书中,延误了接女儿的时间。看到班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心中很是愧疚,只能一个劲地向老师致歉。那时满脑子都是书本,吃饭、走路甚至上厕所都在想着书中的内容。妻子打笑我说:“你都快成书呆子了。”

自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很低,每次考下来,过关的总是少数人。辅导老师常说:“你们要学的知识是一水缸,出考题是只舀一勺子”。自考的含金量之所以高,就是因为这一勺子舀在哪里你猜不到,冷不丁一条考题就在书中一个不显眼的地方。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摒弃侥幸心理,下足死工夫。我学习的方法就是反复看,反复记,通读、精读、强记,最后进入融会贯通的境界。当然,强记也要讲技巧,有的是抓住几个关键字,有的利用谐音编口诀,有的通过比较找规律。我还喜欢用彩笔划重点,红色为最重点,蓝色为次重点,绿色是需一般掌握的,最终课本成了“彩页”。经过不断打磨,有的知识点几乎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找个人任意翻到书中一页提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

不管工作多忙,每次考试前总要请上几天假,全面发起总攻。我住的小院子有好几户人家,既有鸡鸣,也有犬吠,还有孩童的嘻闹声。一直支持我自考的妻子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有一间废弃的房子。这间多年无人居住、没有任何家具、屋顶一角能看到蓝天的破屋,成了我遨游学海的“天堂”。每天清晨,我夹着书本,拎着水瓶、茶杯进“学堂”。在这块自由的天地里,我可以念念有词,可以来回踱步,一切干扰不复存在。我的自考岁月里,这间无人问津的破屋确实功不可没啊!

《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最难啃的硬骨头,光是课本就有厚厚的上、中、下三册,辅导书也有好几本,把这些通读一遍就需个把月。尽管学得头昏脑胀,还是只考了五十七分,成为我所有单科中唯一需要补考的科目。我毫不气馁,从头开始,逐字逐词加深理解和记忆。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化解困难的熔炉,我终以七十三分的补考成绩成功过关。

几番风雨,几度耕耘,几份汗水,几多收成。1986年6月,只有初中文化的我,用两年半时间考完了应学三年的课程,以单科最高分九十五分、平均分七十六分的成绩,成为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届大专毕业生。手捧盖有“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两枚大红印章的毕业证书,心头沉甸甸的。

自考帮助我逐步提升了写作能力,我将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十多篇。其中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国商业报》“探讨与研究”专版上,一篇调查报告发表在全国发行的《商业研究》杂志上,这些都对当时的集体商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小杨的话终于得到了应验。不久政府机关招录工作人员,报考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自学考试,成为我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阶梯!

□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