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课程辅导 > 课堂笔记 >

四川自考影视文学重点学习资料有哪些?(五)

发布时间:2020-02-13 18:00:05

    2020年4月自学考试考试时间为4月11-12日,众所周知,自学考试是一种在职教育,它主要靠自考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学业。这就是说,自学是考生参加学习的主要形式,如何提高自学效率则是每位自考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问题?今天四川自考网小编继续给大家总结四川影视文学的一些重点资料 希望对各位备考考生有所帮助。

自考影视文学重点学习资料
中国电影文学史述
一、30年代以前
30年代之前,电影文学剧本一般是比较粗陋的,只有纲要和梗概。电影是诞生于西方的现代艺术媒介,虽然在1905年就以鑫泰照相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为标志正式落户中国,但是由于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导致中国电影发展缓慢。
二、30—40年代
左翼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渗入电影创作,开辟了中国电影文学的新时期。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
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可以上溯到早期的《难夫难妻》和《黑籍冤魂》等电影。
这个时期中国电影剧作另外一种突出的风格则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融合,最典型的代表便是田汉的《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以及孙瑜的《大路》、《风云儿女》等影片。
(二)电影剧本更多地借鉴文学的表现手法,并且产生了直接由小说文学改编而来的电影剧本,将文学性与电影性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个时期,电影剧作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前一时期注重情节张力、戏剧冲突和矛盾刻画的情节剧创作模式依然存在,而且还出现了诸如《乌鸦与麻雀》等揭露现实黑暗的喜剧风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时代创伤的悲剧史诗。
(三)蒙太奇电影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文学剧本电影化的探索成为显著的特征
在主要接受好莱坞影响的早期中国电影传统中,到30年代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因素,那就是苏联电影的蒙太奇思维。夏衍编剧的《上海24小时》就是这样一部在剧作/叙事整体的层次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三、建国后十七年
建国十七年,革命现实主义成为新中国电影文学的主要特征。正如已故电影理论家钟惦斐先生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电影文学的起点很高”。建国初期的电影创作,不仅继承了30、40年代的中国电影的成功经验,而且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电影的独特风格。
(一)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集中创作
1.反映革命斗争的现实性题材
十七年中涌现出了大批的革命斗争题材的影片,有建国初期的《新儿女英雄传》(1951)、《翠岗红旗》(1951)、《中华儿女》(1951)、《南征北战》(1952)、《智取华山》(1953)、《鸡毛信》(1954),有1956年前后的《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上甘岭》、《铁道游击队》、《柳堡的故事》等一批战争名片,有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创作的《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风暴》、《林则徐》、《万水千山》等革命史诗片,还有文革以前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问世的《红旗语》(1960)、《革命家庭》(1960)、《暴风骤雨》(1961)、《洪湖赤卫队》(1961)、《红色娘子军》(1961)、《甲午风云》(1962)、《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英雄儿女》(1964)、《烈火中永生》(1965)等一大批革命斗争电影。
2.反映现实生活的革命性题材
《老兵新传》、《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二)电影文学样式的多元化尝试
《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小李和老李》、《锦上添花》、《女理发师》
(三)独具中国革前豪情的电影文学改编
《林家铺子》、《祝福》、《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党的女儿》
成长于旧时代的第三代导演,改编时注重更多的还是忠实于原著或者原著精神。
从1979年开始,《小花》、《苦恼人的笑》等影片起到了开创中国电影新面貌的先河作用  根据约定俗成的说法,成长于旧时代,在建国初期就各有丰硕成就的诸如水华、凌子风、谢晋等在内的老一辈艺术家们被划分为第三代,第四代是毕业于60年代,执导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等人,第五代则是第四代的学生,大多数如张艺谋、陈凯歌、吴子牛、张军钊等一批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包括其后的进修班),而后90年代才得以现身影坛的一批青年导演们则被命名为新生代(或者第六代)。其中,老一辈艺术家们因为永久常青的艺术生命力、强烈的民族文化责任感和坚韧的艺术探索精神,永远都是首当其冲,具有强烈表率作用。
第三代导演代表作品就是凌子风的《骆驼样子》、水华的《伤逝》、谢晋的《天云山传奇》。
第四代张暖忻导演的影片《沙鸥》,郑洞天和徐谷明联合导演的《邻居》,吴贻弓的处女作《城南旧事》,胡柄榴的《乡情》、《乡音》、《乡民》三部曲。
第五代电影发韧之作的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是根据郭小川的同名长篇叙事诗改编而成的,陈凯歌的处女作《黄土地》和《孩子王》分别是以柯蓝的散文《深谷回声》和阿城的同名小说为文学基础的,黄建新的《黑炮事件》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浪漫的黑炮》,李少红的《红粉》则是以苏童小说作为创作基础的……
当然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张艺谋。纵览他的电影作品,基本上都是站在文学成就的肩膀上而进行创作的,只有极个别的电影(《代号美洲豹》)除外。《红高梁》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梁》和《高梁酒》,《菊豆》改编自刘恒作品《伏羲伏羲》,《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有话好好说》改编自述平的小说,《一个都不能少》改编自施祥生的小说,《我的父亲母亲》改编自鲍十的小说,《幸福时光》也是如此。
第六代(新生代)路学长《长大成人》被评论界誉为“第六代的命名作”,它是导演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编写的;管虎的《头发乱了》、金琛的《网络时代的爱情》。
(一)电影叙事文体的建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他们拍摄的一些电影短片,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电影也就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拥有确切“生日”的艺术种类。作为电影的发明者和最早的电影作者,卢米埃尔兄弟在电影文体生成史上显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开创性作用。
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影片长度为17米,可以放映一分钟左右,他们以“从实地捕获的自然景象”为自己的拍片方针,其影片几乎全为室外摄制,真实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即景,使电影成为"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著名影片包括《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等,题材多取自工作生活场景、家庭生活趣事、自然风光、街头风景等。
然而卢米埃尔兄弟毕竟是科学发明家,而不是艺术家和娱乐制作家,他们更关注的是电影的照相物理本性——客观实录,把电影变为一种娱乐活动的是另一位法国人士——乔治,梅里爱。
1902年,梅里爱拍摄了他“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的代表作《月球旅行记》,片长260米,可放映16分钟,由三十个场景组成。
1907—1908年是世界电影业获得大发展的时期,可是却出现了严重的观众危机,人们正在远离电影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题材缺少创意,除了少数几部影片外,大都单调乏味。     于是,使出现了以所谓“艺术影片”为旗号的制片公司。
法国的“艺术影片公司”于1908年拍摄了《吉斯公爵遇刺》。
格里菲斯的贡献在于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在他之前,构成影片的单位是戏剧的场景——摄影机方位固定不变,通常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场景,篇幅长的影片可能会有若干个场景。但是格里菲斯的影片的构成单位变成了镜头:由若干个镜头组成一个场景,再由若干个场景构成一部影片。这样,格里菲斯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
格里菲斯对电影表现手段的探索,便电影成为具有独立”文法修辞”的新语言,在此基础上,他建立起电影叙事的成功典范,将电影真正带入了成熟的叙事艺术阶段。
1915年,格里菲斯摄制了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表现美国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运动的历史事件。
1916年,格里菲斯拍摄了另一部经典之作《党同伐异》。影片包括四个部分:“巴比伦的陷落(公元前539年)”、“基督的受难”、“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1572年)”和“母与法(1912年)”。格里菲斯创造性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编辑在一起,让四个故事交替出现。   
格里菲斯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一方面他汇集了当时电影叙事的各种技法,另一方面他也承袭了传统叙事艺术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狄更斯的小说的深刻影响。
〔二)个人化电影创作
格里菲斯创立了环环相扣、因果关联的戏剧化叙事模式,这是他对电影文体的最重要贡献;其实,格里菲斯也开启了个人化电影写作的先河,他试图使电影由一种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但缺乏思想深度的叙事手段,改变成可体现深刻哲理的艺术创作,这突出表现在他的代表影片《党同伐异》上。
20世纪2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次电影文体革命——“先锋派”电影运动。“先锋派”电影的出现首先是受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以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是反传统,主张个性自由抒发,表现心理现实。“先锋派”电影文体的突出特点是其背离常规、骇世惊俗的艺术品格,直接对立面便是当时占领欧洲电影市场的美国商业影片。
“先锋派”电影包括“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等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创作流派。
尤其以爱森斯坦的“理性电影”为突出代表。
爱森斯坦(1898—1948)主张,电影艺术的目的不在于形象地表现现实,而在于表现概念。他认为:蒙太奇——就是镜头内部的冲突,是由两个并列的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在他的蒙太奇观念中,镜头不是元素,而是细胞。镜头——细胞内部的造型动势:视野广狭、体积大小、数量多少、景深远近等等经过不断积累而相互撞击冲突,最后便会突破自己的四角形细胞膜而分裂与再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质。
《战舰波将金号》(1925)是爱森斯坦实践自己的蒙太奇理论的杰出文本。影片具有史诗般的格调:主题重大,冲突鲜明,结构精巧,激情澎湃,充满了诗情画意。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经典影片还有普多夫金的《母亲》(1926),改编自高尔基的同名小说。
今天就先给大家总结到这儿了哦 想要关注更多资讯请大家持续关注四川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