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自考网,今天是2020年8月21日

自考资讯热线:028-65656189

距离自考还有28

当前位置:首页 > 自学考试 > 教材大纲 >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05-05-09 16:45:40

课程代码:0003

Ⅰ、课程性质和调协目的要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是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修的分共课程。该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两上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和以我国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个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是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的人生观理论和知识的教育。
    学习本课程,要了解和掌握法律的要领和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的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作用、制定和实施,以及贪污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知识,了解和掌握包括宪法、行政法、经济法、环境法、民法、婚姻法、弄法在内的各个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增强遵守和捍卫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
    学习本课程,要了解和掌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是是我国各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个有志表年的正确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了解和懂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生最高境界的青年,才无愧于伟大的人民。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法律基础

第一章  法律概述和依法治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关于概念,包括:法律的分类和特征;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通过学习理角和掌握法律的概念1和本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包括:法治和人治的要领及其区别,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分类和特征

    (一)法律的分类
    法律的渊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法律的其他分类。法律的历史类型。法系。法律体系。
    (二)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一咱概括、普通、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当选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  法律的起源、本质的作用

    (一)法律的起源
    法律的起源。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二)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现象对法律的影晌。
    (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法律与经济
    经济决定法律。法律服务经济。
    (二)法律与国家
    法律依靠国家。国家需要法律。
    (三)法律与政治
    法律与政治:政治主导法律,法律规制政治。法律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异同,社会主义法和党的政策的关系。
    (四)法律与科技
    科技进步促进法制发展。法制发展保障科技进步。
    (五)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
    法律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法制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和保障。法律意识。法律与道德:道德要领与特点;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异同;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法制和法治
    (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含义和意义。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四)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第五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一)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二)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

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方式。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法律的效力
    法律的地域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对人的效力。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解释
    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划分。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划分。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划分。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划分。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
    守法的含义没意义。违法的含义、构成条件和分类。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监督  
    法律实施的监督的含义和意义。法律监督体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法律的分类
    (二)法律的特征
    (三)法律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四)法律与经济、国家、政治、科技、精神文明的关系
    (五)贪污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四、考核要求

    (一)法的分类
    1、识记:(1)法律的渊源;(2)法律的历史类型;(3)法律体系。
    2、领会:(1)法律的各种不同分类标准或角度;(2)部门法;(3)法律规范。   
    3、应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法律的特征   
    1、识记:(1)规范性;(2)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2、领会:(1)法律与基他社会现象的区别;(2)部门法;
    3、应用:分析具体法律条文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三)法律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识记:(1)法律的起源;(2)法律的两种作用。
    2、领会:(1)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2)法律的本质;(3)法律“无用论”和“万能论‘的错误。  
    3、应用:举例说明法律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

    (四)法律与经济、国家、政治、科技及精神文明的关系
    1、识记:(1)法律与政治的关系;(2)政策与法律的异同
    2、领会:(1)经济决定法律和法律服务经济;(2)法律依靠国家和国家需要法律。
    3、应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五)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识记:(1)法制法治和人治;(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领会:(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和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3、应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
    1、识记:(1)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要领特点;(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
    2、领会:(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和基本特征(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及其方式。
    3、应用:如何才能制定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法律。

    (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的实施
    1、识记:(1)识记:(1)法律的实施:(2)法律关系;(3)违法;(4)法律责任;(5)法律制裁;(6)法律实施的监督。
    2、领会:(1)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2)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3)我国法律的效力。
    3、应用:如何才能做到“司法公正”。

第二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宪法的要领和特征;我国宪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国体
    (二)我国的政体
    我国的政体;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权与人权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五)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概述
   (二)国家机构体系

第五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一)保障宪法正确实施的意义
    (二)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

第三章  行政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几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包括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行政法的任务、作用;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几项行政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宪法的概述
    (二)我国的基本制度
    (三)我国公民和基本权利的义务

四、考核要点

    (一)宪法概述
    1、识记:(1)宪法的概念;(2)宪法的特征。
    2、领会: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的基本制度
    1、识记:(1)我国的选举制度;(2)我国的民族区域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2、领会: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形成的原因。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识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领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特点。
    3、应用: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识记: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机关体系。

第三章  行政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的和要求

    本章要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几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包括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行政法的任务、作用;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风项行政法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
    (二)行政法的任务和作用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几项行政法律概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节  诉讼法律制度综述

    (一)《诉讼法 概念和种类》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四)《诉讼证据的搜集和整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行政法
    (二)几项行政法律
    (三)诉讼法律制度

四、考核要点

    (一)行政法
    1、识记:(1)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2)行政法的任务和作用
    2、领会:(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应用: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难点和重点是依法行政。
    (二)几项行政法律
    1、识记:(1)教师和学生和权利和义务;(2)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3)危害治字管理的行为;
    2、领会:行政处罚。   
    3、应用:分析我国《集会洲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意义。
    (三)诉讼法律制度
    1、识记:(1)诉讼法的概念和种类;(2)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2、领会:诉讼法共有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经济法律制度和环境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和环境的基本理论和包括:经济法的概念和发类,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分类

第二节  企业法

    (一)国有企业法
    (二)城镇集体企业法与乡镇企业法
    (三)私营企业法
    (四)外商投资企业法
    (五)公司法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节  税法

    (一)税法和税法的概念
    (二)税收征收法
    (三)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五节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我国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三)劳动合同  
    (四)劳动保护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
    (六)社会保障法

第六节  环境法律制度

    (一)环境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自然资源法
    (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企业法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四)税法
    (五)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六)环境法律制度

四、考核要求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分类
    1、识记:(1)经济法;(2)经济法的分类。
    2、领会:(1)关于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法律;(2)关于规范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
    3、应用: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
    (二)企业法
    1、识记:(1)企业法;(2)企业法的分类。
    2、领会:(1)企业的权利和义务;(2公司法。
    3、应用:分析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识记:(1)反不正当竞争法;(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领会:(1)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消费者的权利和经济者的责任。
    3、应用:消费者同经营者争议解决途径。
    (四)税法
    1、识记:(1)税法的概念;(2)税法的分类。
    2、领会:税法的作用和意义。
    (五)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识记:(1)劳动法的概念;(2)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2、领会:(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3、应用:劳动争议的处理。
    (六)环境法律制度
    1、识记:(1)环境法的概念;(2)环境法分类。
    2、领会:(1)环境法的意义;(2)环境保护法的法律意识。

第五章  民事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理解和掌握民法、婚姻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民法的要领基本原则和民法法律关系,民事权利,合同法,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结婚,家庭关系,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离婚。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四)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二节  民事权利

    (一)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
    (二)债权
    (三)人身权
    (四)知识产权
    (五)财产继承权

第三节  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
    (三)合同的效力
    (五)合同的履行
    (六)合同的终止
    (六)合同的终止
    (七)合同纠纷的解决

第四节  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

    (一)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四)诉讼时效

第五节  婚姻法

    (一)婚姻法的要领和基本原则
    (二)结婚
    (三)家庭关系
    (四)离婚 

三、考核知识点

    (一)民法概述
    (二)民事权利
    (三)合同法
    (四)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
    (五)婚姻法

四、考核要求

    (一)民法概述
    1、识记:(1)民法的概念;(2)法人;(3)代理。
    2、领会:(1)民法的基本原则;(2)民事法律关系;(3)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4)四种民事法律行为;
    3、应用:法人成立的条件。
    (二)民事权利
    1、识记:(1)财产所有权;(2)债;(3)人身权。
    2、领会:(1)知识产权;(2)继承权。
    3、应用:说明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三)合同法
    1、识记:(1)合同的特点和一般具备的条款;(2)合同效力;(3)合同的履行。
    2、领会:(1)合同的基本原则;(2)合同订立方式;(3)合同纠纷的解决。
    3、应用:利用合同的法律特征辨别其种行为是否是合同行为。
    (四)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
    1、识记:民事诉讼时效。
    2、领会:(1)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分析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五)婚姻法
    1、识记:(1)婚姻法的概念;(2)结婚;(3)离婚。
    2、领会:(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3、应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的家庭关系与社会主义道德。

第六章  刑事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理解和掌握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刑法的要领任务、基本原则和效力范围,犯罪和刑罚。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
    (三)我国型法的基本原则
    (四)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节 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遇险
    (四)犯罪进行的状态——犯罪的预备、未遂的中止
    (五)犯罪进行形式——共同犯罪
    (六)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种类

第三节  刑罚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的具体类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刑法概述
    (二)犯罪
    (三)刑罚

四、考核要求

    (一)刑法概述
    1、识记:(1)刑法的概念;(2)我国刑法的任务;(3)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2、领会:我国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犯罪
    1、识记:(1)犯罪的概念的特征;(2)正当防卫和紧急遇险;(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2、领会:(1)犯罪的构成的要件;(2)共同犯罪;(3)过失犯罪的法律特征。  
    3、应用:分析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的联系。
    (三)刑罚
    1、识记:(1)刑罚的概念;(2)刑罚的种类。
2、领会:(1)主刑和附加刑;(2)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二编  思想道德修养

第七章  人生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人生观,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以及人人生的意义;认识人生目的 是人生观基本问题,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在履行人责任中创造崇高的人生价值。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含义、形成及特点
    人生观的含义、形成及特点。
    (二)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人生观在人生中的意义。
    (三)确立科学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人生观。无产阶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的科学依据。

第二节  人生价值

    (一)人生价值的含义
    价值、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
    (二)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三)人生价值和取向与实现
    人生价值的评价及评价中应把握的原则。人生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和途戏。

第三节  人生目的

    (一)人生目的的形成及作用
    人生目的的含义、形成。人生目的的作用
    (二)人生目的类型
    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人生目的 是高尚的,应该提倡的。
    (三)人生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目的表现出不同的觉司层次。选择和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生观的内容及其对人生意义
    (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三)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四)人生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四、考核要求

    (一)人生观的内容及其对人生的意义
    1、识记:(1)人生观的含义;(2)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
    2、领会:(1)人生观的内容;(2)人生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3、应用: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人生实践。
    (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1、识记:(1)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2)科学人生观的作用。
    2、领会:无产阶级所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众的科学依据。
    9三)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1、识记:(1)人生价值的含义;(2)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含义。
    2、领会:(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价值评价的标准、原则;(3)价值实现的途径。
    3、应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为社会为人 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人生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1、识记:(1)人生目的的含义和作用;(2)人生目的的类型。
    2、领会:(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目的表现出不同层次;(2)选择和确立人生目的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应用:自觉确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人处目的。

第八章  理想与信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自觉确立崇高理解和科学信念;艰苦奋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生理想

    (一)理想的含义及特征
    理想的含义。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的特征。
    (二)理想扔形成及作用
    理想的形成、理想的作用
    (三)理想的内容
    理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理想。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追求崇高理想,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要选择共产主义思想。

第二节 科学信念

    (一)偏偏的含义及特征
    信念的含义。信念的特征。
    (二)信念的作用
    信念对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三)确立科学的信念
    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第三节  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二)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条件。
    (三)把理想变不现实的条件
    理想变为现实要积极学习,要有献身精神,要通过艰苦努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三、考核知识点

    (一)理想的作用及内容
    (二)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
    (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五)理想与信念有关系

四、考核要求

    (一)理想的作用及内容
    1、识记:(1)理想对人生的作用;(2)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
    2、领会:(1)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内容和特征;(2)不同的理想,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是不同的;(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3、应用:把崇高理想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
    (二)信念对人生的最要作用
    1、识记:(1)信念的含义;(2)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领会:(1)拥用不同信念的人会有不同的是非标准;(2)科学的信念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应用:用坚定的信念团结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
    1、识记:(1)社会主义信念的含义;(2)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条件。
    2、领会:(1)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3、应用: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坚定的信念。
    (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识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领会:(1)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理想可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艰苦奋斗的过程。
    3、应用:艰苦奋斗、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五)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识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2、领会: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第九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人一定要有道德,在全社会要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明确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 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有社会主义;把握集体主义气科学含义,认识个人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抵制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及作用
    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道德的社会作用。
    (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
    (三)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根值于民放牧 传统道德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首先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原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一)集体主义含义
    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原则所包含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道德原则是含义。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重要原因。
    (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就要反以个人主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意义。个人主义的本质及危害。

第四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基本要求与道德规范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特点及意义。
    (二)“五爱”的主要内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含义、基本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一)在全社会认真提倡论文道德
    (二)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五)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六)“五受”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

四、考核要求

    (一)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1、识记:(1)道德的社会作用;(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2、领会:要在“全社会”而不是一部分人中间,要“认真”提倡而不是一般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二)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1、识记:(1)中化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含义;(2)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含义。
    2、领会:(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内容;(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正确态度。
    3、应用: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识记:(1)人民的含义;(2)为人民服务的内容;(3)道德核心的内容。
    2、领会:(1)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道德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2)为人民服务之所以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原因。
    3、应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1、识记:为人民服务有不同层资次的要求。
    2、领会: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驻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3、应用:旗帜鲜明地驻扬论述 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久,抑制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和影响。
    (六)“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1、识记:(1)“五爱”的含义及内容;(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联系与区别。
    2、领会:(1)“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特点,意义;(2)“五爱”要求的内容。
    3、应用:自学遵守“五爱”要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第十章  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什么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掌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恋爱婚姻家庭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认识自觉遵守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懂得在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形成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五一节和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及特点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的社会作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第二节  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职业与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特点。
    (二)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的重要社会作用。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恋爱婚姻家庭道德

    (一)爱情的本质与恋爱的道德
    爱情的本质与特征。恋爱过程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婚姻和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领里团结。
    (三)婚姻家庭道德建设的社会意义
    婚姻家庭道德融合和协调社会的利益。婚姻家庭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四节  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的含义。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与道德原则规范。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道德品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三)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公德
    (二)职业道德
    (三)恋爱婚姻家庭道德
    (四)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其形成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公德
    1、识记:(1)社会公德的含义;(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领会: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3、应用: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二)职业道德
    1、识记:(1)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2、领会:91)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2)如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3、应用: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三)恋爱婚姻家庭道德
    1、识记:(1)爱情的含义;(2)恋爱的道德要求;(3)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2、领会:(1)爱情的本质特征;(2)遵守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要求的重要性。
    3、应用:在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中自觉遵守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要求。
    (四)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其形成
    1、识记:(1)道德品质的含义;(2)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
    2、领会:(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与道德原则规范的关系;(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意义。
    3、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学习和掌握进行人际交告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与人交往;树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正确观念,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际关系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

    (一)人际交行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告诫与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的类型。
    (二)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
   人际关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平等,真诚,友爱,互助。
    (二)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改善认知模式的方法。完善性格,增强人际吸引的因素。掌握交往的规范和艺术。
    (三)培养真挚的友谊
    友谊的内涵。友谊的获得和发展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

    (一)勇敢地参与竞争
    竞争的含义。竞争的社会作用及意义。
    (二)真诚地团结合作
    合作的含义。合作的社会作用及意义。
    (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
    (四)友谊的建立与发展
    (五)竞争与合作

四、考核要求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1、识记:(1)人际交往的含义;(2)人际关系的含义。
    2、领会:(1)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2)良好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意义。
    3、应用:明确良好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作用。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识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领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
    3、应用:正确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
    1、识记:(1)认知模式;(2)人际吸引因素。
    2、领会:(1)改善认知模式的意义;(2)增强人际吸引因素的意义;(3)交往的基本规范和艺术。
    3、应用:正确运用人际交行的基本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友谊的建立和发展
    1、识记:友谊的含义。
    2、领会:(1)友谊的建立和发展;(2)友谊的内涵。
    3、应用:在人际交往中积极建立和发展友谊。
    (五)竞争与合作
    1、识记:(1)竞争的含义;(2)合作的含义。
    2、领会:(1)正确对待竞争;(2)合作的意义。
    3、应用: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十二章  自我修养与人生境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什么是自我修养,把握自我修养的内容,深刻认识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意义;掌握自我修养的途径,认识修养的层次和境界;懂得在社会主义社会加强自我修养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争做四有新人是自我修养的基本目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自我修养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修养
    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修养
    (二)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及其基本特征。道德修养的内容。
    (三)文化修养 
    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科学文化修养的内容。
    (四)审美修养
    对美的理解。美的形态。审美与审美修养。
    (五)心理修养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修养的内容。

第二节  自我修养的途径

    (一)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认真读书,求得真知。虚心求教,勤于积累。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二)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躬行实践,知行统一。积善成德,磨练成才。
    (三)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常思已过,有则改之。自觉锻炼,陶冶情操。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第二节  自我修养的境界

    (一)人生修养的境界
    人生境界。修养的境界与层次。
    (二)做“四有”新人
    “四有”的内容及辩证关系。做“四有”新人是自我修养的基本目标。

三、考核知识点

    (一)自我修养的内容
    (二)自我修养的途径
    (三)自我修养的境界

四、考核要求

    (一)
    1、识记:(1)自我修养的含义;(2)自我修养的内容。
    2、领会:自身素质与自我修养的关系。
    (二)
    1、识记:(1)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2)慎独的含义。
    2、领会:自我修养途径的内存关系。
    3、应用:遵循自我修养的途径,加强自我修养
    (三)自我修养的境界
    1、识记:人生境界的含义
    2、领会:(1) 人生境界及层次关系;(2)“四有”内容的辩证关系。
    3、应用:加强自我修养,争做“四有”新人。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内容、目标和要求
    由于《法律基本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实际上是由两个不同的学科构成的一门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和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基本知识,包括人生观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基本知识,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和特别重要,学分又只有2分,这对于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来说,难度无疑是很大的。鉴于此,考核内容力求具体化、考核要求和考核目标力求规范化,所以本大纲列出了章、节、目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考核点,并且在对考生能力要求上分为识记、领会和应用万事大吉个层次。训仿是要求考生知道本课程中有关名词、要领原理、知识和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领会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比较全面把握本课程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要领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应用是要求考生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这些具体的要求,既是对于考生自学复习考试的要求邮局是国家考试命题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二)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委员会组编的指定教材:(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巩献田主编、李毅红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该教材是全国自学考试统一命题所使用的教材。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新闻记者仔细钻研指定教材
    考生必须根据考试大纳的要求,认阅读全部课文,仔细钻研每章、每节涉及的问题、力求比较全面、准确和系统地掌握法学和关于人生观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力戒死记硬背和囫吞枣。教材每章(节)之后所附的思考题,是引导自学者重点掌握和思考的问题,不是考试的命题范围。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具体到本课程,就是指把社会主义法学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人生观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际、与个人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指定的教材,对应考者予以正确的引导,避免和防止自学中的错误倾向,体现和保证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帮助自学者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力求引导考生利用学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培养和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法律素质,重点在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上下工夫。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苦干规定
    1、命题原则
    命题应以本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试题的组配,应适当考虑试题的内容喜笑颜开面、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序。
    2、试卷结构
    (1)内容结构
    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一、二章,第二层次是第三、四、五、六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第一层次是第七、八、九章,第二层次是第十、十一、十二章。
    (2)能力结构
    按照能力层次识记、领会和应用的三个层次的要求,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3)难度结构
    试题分为四个难度结构,即易、较易、较难、难。能力层次难 度层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有难度不同的试题;在各种难度层次中,也有不同的能力层次的试题。
    (4)题型结构
    试卷一般设五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3、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