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
领导班子内部无原则矛盾的成因及对策
领导班子内部无原则矛盾的成因及对策

山西省委党校  温玉琴

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始终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内耗。其表现为,或者是班子内部彼此争权夺利、相互拆台;或者是遇事推诿,互相扯皮;或者是“家长制”严重,搞一言堂,导致正副职发生冲突等等,严重阻碍领导班子的协调运转及领导活动的正常实施。因而有必要探讨领导班子内部产生无原则矛盾的原因,进而寻找对策,有效解决领导活动中的这一“顽症”。

一、领导班子内部产生无原则矛盾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是导致领导者之间无原则矛盾的根本原因。

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依据领导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权限职责的合理划分而建立的各种组织机构及其有效运作的规章制度的总称。领导者个体和群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受制于领导体制。领导班子内耗的问题,应该在领导体制中寻找根源。领导班子内部产生无原则矛盾的根本原因,同样存在于领导体制内。

一是权力关系没有理顺。具体体现在党政之间、正职和副职之间、决策与执行之间的权力关系不畅。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体制的双轨制运行,常常使决策程序应变迟缓、效率低下。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一方面是多层次多头负责,其实是无人负责,因而在工作中或在追究工作责任时相互推诿,这必然引起不团结;另一方面这种无端的纷争会导致力量抵消,影响领导班子的合力。或者书记扮演两个一把手的角色,或者行政首长扮演两个一把手角色,其结果必然是分庭抗礼,一遇问题,不论出自公心或是私心,都能搬出一套条文互相指责埋怨,甚至互相攻击,产生矛盾和摩擦。

正副职之间权限的不规范、随意性也往往导致两种弊端,一是副职过多,分工过细,正职难以把握好副职间的平衡,稍有不慎,冲突就不可避免。二是正职和副职在工作中的“越位”或者“不到位”,或是正职大权集中,小权也集中,或是副职越权越位,突出自己,影响班子内部团结。

二是规章制度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领导正常活动的制度保证。一个好的领导制度,可以充分发挥领导者个体和群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职责职权不清,以至出现不恰当地加大某部分职责、权限,闲置或修改另一部分,破坏了整体的和谐性,使正常的领导活动失去了保证,缺乏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岗位责任制、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和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以及必要的人事调配制,不能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去的干部合理流动制,都会导致领导班子产生矛盾,以至于日趋激化。

(二)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领导班子无原则矛盾的重要原因。

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能充分发挥领导的整体功能,这对社会化大生产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我国处于历史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及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不但要求领导者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而且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领导结构。市场经济是系统经济,涉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业务范围上关联各行各业,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领导者面临的任务常常不是单一的,这种综合化的特点,要求领导班子配备具有科学化的结构。领导班子结构按其内容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等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要求对具有这样或那样素质的领导成员进行合理配置。但在实践中,班子选配者往往认为只要把一定资历、实绩、综合评价较好的干部配在一起就可以形成领导集体了,忽视了领导班子内部不同职位角色所需要的领导者性格、个性、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相宜性、匹配性,因而造成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志趣不投、情操相悖、风格迥异等方面的摩擦,孕育了班子内部不团结、不协调的种子。

(三)领导者个体素质欠缺,是造成领导班子无原则矛盾的直接原因。

一是大局观念差,心胸狭窄。有的领导同志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思想严重,不顾全大局,不能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想事、处理领导者关系中,从自我角度出发、斤斤计较,闹个人意见,以至于不能求大同存小异,更不善于在必要时求大同存大异。与这样的领导共事,必然造成思想隔阂与矛盾。

二是作风不民主,主观武断。有的“家长制”思想严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到“唯我独尊”位置上,喜欢个人说了算,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不同意见,错误地认为是不服从领导,因而脸难看,话难听,在这种氛围中工作,就易使领导者之间形成矛盾,如不及时疏导,会越来越严重。

三是受封建权术影响。在权力分配和用人上存在分歧,导致领导者之间不协调,主要是班子内各领导成员不能合理参与人、财、物三权支配。其中有的三权一人独掌,有的三权分掌却各自垄断。同时,用人分歧也成为领导者之间摩擦和矛盾的引发点。有的确实都在坚持唯贤标准,但各执一方,难以统一;有的口头上唯贤,实际上是搞唯亲。唯亲者崇尚“小圈子”的用人哲学,在组织中搞“组织”,因而引发了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四是领导者之间认知的不协调。虽然,领导班子成员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各自的文化水平、政治业务素质、工作经验的不同,及在领导关系中所处的角色地位的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掌握情况的侧重面、研究问题的层次不同,其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就不同。由于领导班子成员的这种“差异”,使得领导者往往对组织决定产生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因而不能协调一致。

五是判断能力弱,被人左右。有的领导同志缺乏辩证观念,又不注意调查研究,因此,在处理领导者之间关系问题时,易感情用事,偏听偏信,无端地误解和伤害一些同志,造成了领导班子内部无原则矛盾。

二、解决领导班子内无原则矛盾的对策

要避免领导班子的不协调的状况,既要有外部的政策,又要有内部的对策,既要有权威性的制约力,又要有领导成员的自制力。

(一)建立协调运转的保证机制。领导班子的协调运转,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保证,必须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一是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责任制,把每个班子成员责、权、利规定得清清楚楚,有助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是科学的目标管理制度。对每个成员分管的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有助于把一个单位的整体目标分解细化,有助于班子成员明确分管工作的努力方向,从根本上促进自我加压、负重奋进。

三是详细明了的议事规则。议事规则是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定,依议事规则办事,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而以制度保证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是正常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以民主生活会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的机会,以求在内部求大同存小异,疏通隔阂,增进团结。

(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存在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领导班子内不同职位角色所需要的领导者能力、知识、性格、个性、价值观念等结构的相适宜。为此,要避免领导班子不协调,必须科学配备干部,优化班子结构。

一要注意年龄上的相容性。领导科学表明,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呈梯形,领导班子就往往因各个年龄段素质修养的不同而进行有机组合,发挥各自能动性,内耗少;如果年龄结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班子成员可能就会因知识结构、思想素质等的排他性而产生内耗。

二要注意气质上的相容性。领导者的气质类型,对于领导者群体成员之间的协调关系很大。经验表明,如果一个领导者群体中一半的人具有强烈的激情,性格暴躁的个性,另有四分之一的人具有稳重、反应迟钝、恬静性格,还有四分之一具有软弱而缺少主见的个性,那么,由此组成的领导者群体在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时,往往出现很不协调的气氛。所以搞好个性气质组合,对保证领导班子协调十分重要。

三要解决能力组合问题。原则上,要把某一方面能力强的人,放在最需要这种领导能力的岗位上。在这个前提下,搭配不同能力特征的领导者。如决策型领导班子,应以决策能力、开拓能力强的领导为主角,副角则配以组织、执行协调能力强的领导等等。否则如果把同一种能力强的人配备在一起,就容易产生相互间冲突。

(三)确立定期考察调整干部制度。组织部门要对所管理范围内的领导班子进行定期考察,掌握领导班子内部决策、任人民主化制度执行情况,财务公开化制度执行情况,发现班子不协调问题要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对一些有思想隔阂的领导者,特别是成见较深、矛盾公开化,严重影响班子团结的,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需要建立领导干部的交流、轮岗、辞职、免职等制度,只要能形成制度,坚持一贯,就势必对具有矛盾危机的班子以及正在酝酿冲突的领导成员形成一种有力的约束力。

(四)加强个人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上,领导者之间是否产生矛盾,与个人修养亦有很大关系。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超脱练达、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有了矛盾和冲突,也要求大同存小异,从而缓解矛盾,避免和消除思想隔阂。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头脑,思想上的混乱来自理论上的混乱,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表现。只有注重理论学习,才能保持原则问题上的是非分明,提高执政水平与领导水平,避免内耗。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