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
论会计信息打假的动因与税收虚假的防范
摘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竞争经济、信誉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造假和税收虚假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和关注重点。近年来,对会计和审计的社会评价下降成为世界性现象,不能完全用我国改革不到位或迁怒于市场制度的缺陷来解释。研究当前我国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问题的动因,预防审计失败,提出税收虚假防范对策对指导国内经济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打假 原因 税收虚假 防范措施

一、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分析

1、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竞争失败,降低道德标准。

2、面对并购、控股、重组、衍生金融工具等,公司的监管体制、会计审计制度反映控制能力减弱。

3、信息化的过程提高了公众对会计信息预警作用的期望,对会计审计的缺陷容忍度下降了。

4、国有企业负责人因受业绩指标的考核,职务升迁等因素的驱动,以各种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而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为保饭碗,违心屈从。

5、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当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太平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为了个人和小集体利益,以行贿开路,拉关系,通关节,有高招,最终在会计造假上做文章。

6、私营企业主为了追求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偷漏骗税是他们的惯用伎俩。必然要挖空心思搞内外两套帐,制造虚假信息。

7、财务会计人员是本企业的股东之一,由于利益均沾的目的,自然会默许甚至主动迎合老板的造假意愿,更严重的是出谋划策、同流合污,钻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浑水摸鱼。

8、有极端个别的会计人员,为了贪污公款,中饱私囊,利用职务之变,暗自捣鬼,擅自伪造假票据、假凭证。

9、内外监督力度不够。《会计法》及会计制度对造假均有制衡原则和强制性规定,但企业却难以执行。内部审计、纪委、监事会缺乏监督措施,外部财政、税务、政府审计、社会监督机构监督不力。

10、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环境建设滞后。公正会计信用档案及评级根不上时代需要。

二、会计信息打假整治措施

1、完善经济领域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行《会计法》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法》42-26条对会计体系防范惩治造假有明确规定,现在关键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2、大力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法制教育,促使其加强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办事。表面现象是会计是造假账的直接操作者,但多数案件的幕后主谋却是企业负责人。这是会计造假的根子。整治造假必须从根子上着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兵熊一个,将熊一窝“的道理,反映出”一把手“的重要性。

3、严格执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学习和自律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4、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先进经验,推行会计委派制度。

改变企业领导层选任会计的不合理做法。

5、建立并推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6、发挥社会公众及舆论工具对会计造假的监督和定期爆光制度。

7、全面推行会计信息真实性承诺和责任追究制度。

8、加大财政、审计、税务、金融等企业会计资料的外部监督检查制度。与领导人的离任审计和人事任免建议结合起来。

9、加大打假治乱力度,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抵制假信息的好风气。

三、税收虚假的防范措施

税收虚假问题同会计造假一样,成为当前税务部门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消除其严重危害性,规范税收行为,强化税收征管法的执法力度,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特别是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税收虚假现象的危害性。从思想上树立”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堵塞漏洞,清缴欠税“的观念,顶住各种压力,杜绝虚假税收现象的发生。

2、加强征收管理,严格违规处罚。

3、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确定地区支出水平,健全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经济不发达地区税源不足虚征税收问题。

4、税务部门改革服务模式和税收考核办法,积极培植税源,提高税收计划的科学性。

5、严格税务会计制度,强化税收基础核算管理。

6、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配合第四期金税工程的开展。

7、加强税务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学习,建立税务信用体系建设。

8、加强财政、审计、国库、海关等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督职能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