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
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国际上,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习惯上把两者统称为会计制度。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研究入世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就显得十分迫切而有意义。
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西方会计)的差异
纵观近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轨迹,会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也可以说,经济越发达,会计水平越先进。十一、十二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为记录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金融家逐渐发明掌握了一种“借”“贷”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完善,已成为今天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记账原理。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产业革命,迅速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早期工业化,公司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英国最早产生的。英国政府于1849年修订《公司法》时规定:社会上的职业会计师可代行监督公司会计事项职能。这一修改使会计师职业合法化。为规范会计师执业,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式诞生。
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一经产生,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发展至今,除发达国家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了自己的会计准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国际贸易的活跃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制定协调和规范各国会计行为的国际会计准则显得十分迫切。1973年6月,澳、加、法、德、日、墨、荷 、英、美等九国的十六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在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订和发布国际会计准则。至九十年代末,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组织。该组织先后发布了三十多项国际会计准则。
严格来说,我国的会计历史并不短,早在北洋时期就颁布了第一部会计法。而后,又引进和参照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模式,逐步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核算办法。近十几年来,我国对会计制度、会计模式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方法体系。
1、在会计法制建设方面,1985年正式颁布和实施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会计法》,并在1993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进行修订,特别是1999年修订、于2000年7月1日实施的《会计法》,不仅对各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作出了详细规定,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对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条例、规范、制度,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日益加强。
2、在会计事务管理方面,强化了财政部门在我国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权,各级财政部门均设置专门会计管理机构,有些地区还设置独立的会计局。近两年我国各地推行的会计委派、财务总监等做法,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会计管理力度。
3、在会计职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实行了会计任职资格考试和评聘相结合的制度,选拔了一批会计专业人才,在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热情得到提高。
4、在会计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方面,大兴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方法,如管理会计的引进与运用。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西方会计准则评价和研究,更是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了理论依据。1992年底我国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大大拉近了与国际会计的距离,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8年以来,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具体准则,初步具备了与现代西方国家(主要是北美)相似的会计核算框架。目前,财政部正着手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打破行业界限,制定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各行业、各企业创造一个真正的公平竞争的会计制度环境。同时,计划在近几年再适时发布数十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束缚企业会计的桎梏。另外,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也在进行相应改革。
由于计划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深,加之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东西尚在摸索之中;开放初时我国会计工作起点不高,人员水平较低,迄今会计改革虽已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但还不够彻底,加上特殊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背景导致我国会计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我国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我国会计与西方会计的主要差异所在:
1、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保护倾向:一是倾向于国家利益(即全民利益),二是倾向于投资人利益。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加、澳等)都比较关心投资人的利益。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和国有化为主要特征,经济政策(包括会计政策)以保护国家利益(全民利益)为首任。
2、从各国会计政策制定主体看,有政府和民间两种。有些西方国家采用民间制定方式,原则性强。也有些发达国家采用政府制定方式,由于其市场经济发育完善,因而会计制度体系也较稳定。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我国会计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属官方性质,其优点是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各单位的执行情况。但由于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经济处于转轨变型时期,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政府统一制定会计政策也存在不够灵活、统得过死的弊端,难以实现单位财务会计的自主权。
3、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看,我国大多数基层会计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特别是知识面窄,职业判断能力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本质要求。尽管明文规定在职会计人员每年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培训学习,但是,执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教育尚未正常开展。反观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已久,经济生活、经济业务相对较为稳定,会计制度较为健全、成熟并成体系,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相对较高。
4、从会计中介服务方面看,首先在规模上,国际著名五大会计公司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有上百家成员所和数百家办事机构,年业务收入达上千亿美元。如普华永道公司现已拥有10000名合伙人和146000位专业人员,1999年业务收入为1530亿美元。这些公司对国际会计、国际证券影响十分巨大,已成为社会中介服务行业里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力量。而在我国,年业务收入达几千万人民币,拥有上百名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为数寥寥。其次在服务质量、执业规程、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国外会计公司大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而我国对此尚在摸索中;从业务领域看,传统的审计和会计业务在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业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以1997年为例,管理咨询收入已占其总收入的36%—54%。另外,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一般有着十分良好的信誉,加上自身资本积累已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民事赔偿能力。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间短,自身形象和信誉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资本积累有限,民事赔偿能力很弱。所有这些都说明,目前我国会计公司还无法和国际会计公司竞争。
二、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商业语言,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加入世贸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我国会计业应在诸多方面改变和改革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相协调和适应的地方,以尽快加入到参与国际竞争的行列。
(一)会计标准和会计法规方面
加入WTO,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以便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目前,除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与国际惯例比较协调外,其他公司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惯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资产计价标准、风险揭示程度等,这说明,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空间还很大,需要进行改革。同时,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一直并行运用,共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使得不同行业的企业有可以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造成信息混乱,影响企业公平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不能适应加入WTO和会计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认为,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语言和会计标准表现形式,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一个以美国会计标准为样板的会计标准即将形成,因此,我国应尽快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制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衔接和协调的会计准则,并逐步代替会计核算制度。此外,在我国财政部已颁布的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上也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相协调,如: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变动成本法,而我国多采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行业均采用平均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的回收和更新相对缓慢,同时,这一方法也与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相悖。
在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是行政法规的一部分,是各种财税检查、监督的主要依据。从法学角度看,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应包括五个层次:(1)根本法——《宪法》;(2)相关法——《税法》、《公司法》等;(3)专业法——《会计法》;(4)准则——《企业会计准则》;(5)基本制度——12个行业会计制度。前三项为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制定的法律,具有权威性,后二项为财政部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争议性。
加入WTO后,我国的国际投资将迅速增长,跨国贸易将不断增多,我国的会计资料在国际上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另外,我国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大多是为工商企业制定的,很少考虑和顾及金融保险等特殊行业的业务要求。而入世后,这些行业的会计准则,必须同国际惯例接轨,并加以尽快制订。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的会计准则尚未出台,特别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入世”所需了解的会计要素核算的相关准则,如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较大的存货、金融工具以及保险、通讯、汽车制造业的会计准则尚未纳入优先制定计划。另外,一些不符合市场机制运行的会计管理政策和法则也不适应和不符合国际惯例,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以改革。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体系方面
加入WTO,意味着资本流动更加国际化,筹资渠道和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企业运作方式更加复杂化。这就对当前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体系提出了挑战。以往我国的会计理论,主要是以学习、借鉴苏联及一些西方的国际惯例为主,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其中不少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会计研究也更多的注重理论而缺乏对实践尤其是如何把会计的国际惯例与本土化研究放在应有的位置,使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没有达到有机的结合。加入WTO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达到更高水平和更加紧密的结合,会计创新和会计理论的现代化将成为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加入WTO,会有更多的国际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并带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因此,对跨国公司的会计实务必须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同时,通过理论指导,会计实践在WTO的国际大环境下,广泛应用和开展代理记帐、会计咨询、税务咨询、投资咨询等中介业务,并不断尝试和采用更科学、更先进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来反映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加入WTO后,知识经济将成为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基础,会计体系将向综合化、纵深化、边缘化方向发展,并将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会计发展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现代企业的发展早已超出了财务会计的范畴,其体系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对其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完善。我国近几年为完善会计体系做了许多工作,先后提出了责任会计、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概念,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世贸组织成员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会计体系要求甚高,主要表现在:(1)协议规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因此,要求我国加快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2)协议对关税壁垒和贸易公平做了严格规定,因此,对税务会计及法务会计的要求很高;(3)世贸组织成员国考虑到自身的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要求我国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的发展;(4)随着网络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实行网络会计也势在必行。加入WTO后,会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程度将会更高,主要表现在:融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发展新兴会计学科,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完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最终形成会计基本学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为主边缘学科(会计心理学、环境会计学、会计数学、会计法学)为辅的会计学体系。
(三)会计教育与会计人才方面
21世纪,知识作为与劳动和资本并列的生产要素,将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知识经济也给会计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在:(1)生产的知识化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生产组织与管理不断创新,从而带来会计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对会计人员综合控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产品的知识化和资产的无形化,给会计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方法带来极大的影响,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更大,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判断、分析与抉择的能力;(3)产业的知识化和企业中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处理和会计规则经常处于变动和更新之中。针对这些变化、不确定性和风险,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各种控制风险的技术和手段,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胜任入世后的工作。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只有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会计教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虽然在近几年作了较大的调整,但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同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1)教材内容陈旧。大多数教材都是高校自编,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科研成果不多,对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对国际会计知识的了解不多,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2)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比较落后。我国目前的教育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利用科技成果实行电算化教育的程度还不高。教育方式也仍以“填鸭式”讲授法为主,更多的注重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导,而忽视了实践知识、实务知识和实验教学,这种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出符合入世要求的高级会计人才。(3)师资力量薄弱。入世后,对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人才的要求很高甚或高于其他人才,因此,对会计师资的要求就更高。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专职教师不少,但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知识陈旧且得不到更新,“闭门造车”,缺乏国际交流,这样的教育体制实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他们现有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显然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1)入世后,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这就促使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如财会理论与业务、经营管理、外语、计算机等,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知识和参与经营管理决策的意识和能力;(2)入世后,我国经济将更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企业财务管理的开放性、动态性将更加明显,这就促使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中外兼通的会计本领,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判断企业的风险与机遇,维护企业利益;(3)入世后,全球性贸易往来和跨国交易更加频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国际惯例、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确认计量与披露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4)入世后,大批业务水平较高的国外会计师将进入我国,与我国会计人员竞争财务总监、主任会计师等高级职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增加紧迫感和危机感,钻研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掌握外语和计算机,以从容面对和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会计信息与会计市场方面
会计作为一个对外报告的信息系统,它与产权制度及其运行及市场运行效率和市场公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作为一个对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与企业的微观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运用会计信息来考察受托者对托付财产或资源的管理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关注受托资源的经营情况,而且通过资本市场间接地对其所托付的资源进行调配,因而使得会计信息对决策的作用日益重要。加入WTO后,面对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要素、经济组织的日益复杂化,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会计必须依靠现代化信息系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推进财务信息的正确加工和客观、公正的鉴证。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的孤岛,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还主要是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处理,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与企业外部其他系统充分共享和交换信息,因而,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的发展和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
入世后,须加快与国际会计接轨的步伐,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把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并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对会计理论、方法、实务、教育及管理等进行深化和完善,藉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
市场准入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该原则下,世贸各成员国必须对其他成员国开放市场,允许其他成员国企业到本国开展经营业务。加入WTO后,我国会计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意味着,不仅包括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大美、约瑟扬、毕马威、普赖斯沃特豪斯国际会计公司),而且其他中小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到我国从事审计、鉴证等业务,也可以对国内的企业单位提供全面的会计服务。当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到国外执业,但其在审计方法、质量控制、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及资金力量等方面同国际要求有很大差距,且这种差距导致在执业过程中的许多不规范操作,因而缺乏竞争力。由于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资本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管理经验先进;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因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对我国会计中介机构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1)国际会计中介机构的涌入将抢占我国会计机构的市场价额;(2)国际会计中介机构的进入将增加国内会计业的风险;(3)我国会计行业将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总的说来,我国加入WTO,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与协作中获得比较利益,有利于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但从近期看,开放会计市场,我国会计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不可避免。对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尽快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将国外会计行业的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是摆在我国会计中介机构面前的当务之急。
三、加入WTO,我国会计业应采取的对策
加入WTO,要求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因此,如何正视入世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和冲击,加快我国会计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会计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立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而我国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97年后颁布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或有事项》等10个具体会计准则,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冲突,诸如收入的确认、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目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与股分制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的若干规定与现行会计规范和税法条款相矛盾或交叉,凡事种种,难以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这就要求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应加大力度,尽快同国际惯例接轨,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并以此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为吸引国际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我国应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以建立统一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指导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行为。首先,制定会计准则应考虑轻重缓急,对于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加入国际贸易组织所需了解信息的会计要素核算的相关准则应加快制定,如应加快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较大的存货、金融工具等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既要考虑统一性,也要注意灵活性。会计准则应对不同行业的共同业务作出统一规定,对不同行为或不同规模企业特有的业务作出分类 的规定,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根据该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形成方式进行选择,分别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再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条件成熟程度确定,不能为赶时间而制定一些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同时,在目前会计准则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还需保留会计制度以弥补会计准则的不足,建立以已发布的会计准则为指导,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统一综合的会计制度,待会计准则完善后,逐步直至完全代替行业会计制度。
(二)规范、开拓会计市场
在WTO协定中,涉及会计服务的协定主要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根据WTO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在“合理、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制定会计服务行业规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开拓会计市场。
1、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企业的会计行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同时,新业务的不断增加,会计技术和方法变得相当复杂,注册会计师的判断难度加大,这客观上要求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执业水准、判断能力和避险能力。而且加入WTO后,还需开放服务中介市场。因此,必须规范注册会计师业务。一、尽快完成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等从形式到实质的统一,做到执业标准、考评标准等统一,同时,割断与过去主管或挂靠部门的联系;二、严格执行业务收费标准,严禁通过降低收费抢争业务;三、通过定期执业质量检查,对违背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坚决处罚;四、健全法制,增加提供虚假信息的成本,使其遭受的法律惩罚损失超过其违法所得。
2、改革会计中介机构
(1)合并会计师事务所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事务所较多,但实力较弱;二是内部机构设置重叠,大而全,小而全,大多涉及验资、查证、基建投资咨询等审计业务。因此,加入WTO,合并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合并可扩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可使事务所实现规模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先可考虑对一些规模较小的所先进行地区合并,以后再逐步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与联合。
(2)改革注册会计师人事管理制度
加入WTO后,会计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或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而其中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既有理论知识又懂国际惯例同时还具有较高执业水平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必须改革注册会计师人事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允许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自已的发展目标,以多种条件(如高薪、出国培训、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跨地区、跨国际招聘优秀人才或引进国际会计人才,以增强竞争力。同时,允许注册会计师自由流动,以增加其择业机会。
(3)转变会计中介机构的经营机制
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会计中介机构将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护。因此,在国际会计中介机构进入后,我国会计机构必须转变经营机制,面向市场和客户,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增强风险和责任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同时,国内会计中介机构要借鉴、引进国外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会计中介服务的需求。会计中介机构除做好传统的会计、审计业务外,还应大力开拓和发展现代会计管理咨询业务如管理会计业务咨询、投资咨询、财经法规政策咨询。
此外,会计中介机构还可扩大其他经营范围,如开发财务软件、代理记帐服务、财务办公用品销售等,以减少经营风险,增加营销收益。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1、改革会计教育体制
目前,我们的会计教育体制是以高校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这种体制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经济的教育模式,且培养目标单一,侧重正规教育,而对后续教育和高学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和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缺乏。入世后,随着会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国会计公司将大量涌入,会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会计培养目标,既要重视正规教育,也要重视后续教育和高学历的研究生教育。同时,改革现行的会计教育体制,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来,提高学生应有的能力:(1)听、说、读、写的能力;(2)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3)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4)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培训更多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的国际型、复合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2、重点办好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
目前,我国的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很快,各省市基本上都有一所财经院校,但举办CPA专业的不多,且师资力量薄弱。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1)政府应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支持有条件的大学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举办CPA专业;(2)选择一些师资力量强的科研院所和综合性高校举办CPA专业,重点培养一批博士生、硕士生,以增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实力。(3)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一是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使其安心教学、科研;二是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学习国际惯例和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三是安排教师参加会计、审计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执教水平。
(四)加强会计行业的管理与监督
加入WTO后,我国相关部门应根据“合理、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强对我国境内外的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会计主体间经济交往活动不断增加,使会计在处理经济业务事项中所涉及的经济利益关系往往超出本主体的范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对此,必须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的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进行行业约束。在我国,主要通过《会计法》加以规范,并明确财政部门为会计行业管理的主体。但由于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会计行业管理中问题不少,因此,在当前尤其是入世后加强和规范会计行业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1、制定和完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有权和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所制定的规章、准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对会计工作、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等方面所作出的规范性文件。当前,有关部门应及时修订《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制定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行业监管制度体系。
2、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管理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行业管理的主体,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确认以及会计职责的规定等。财政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管各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是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接受管理、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否符合任职条件等,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应严肃加以查处。
3、强化会计行业监督
财政部门进行的会计监督主要包括对会计主体的直接监督和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再监督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建账监管制度。对各会计主体使用的会计账簿、记帐凭证实行定点印刷、定点销售,单位建账必须使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账证,杜绝账外账现象。二是组建专门的会计执法队伍。可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内部组织专门的会计执法队伍,对会计主体和社会中介机构执行会计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各种会计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行政处罚,以规范会计执业行为,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关热词搜索: